2024 年终总结

本月中旬就说过要早点开始写年终总结了,只可惜终究还是推迟到了学期结束才开始写。

这也是下半年唯一一篇博文了。虽说下半年「记事」那边写得比较多,甚至在私博创下了记录,写了非常多的内容,但始终却没能再贡献出一篇博文来,这让我甚是惭愧啊。尤其是还打破了断更记录,本以为二月中到六月初近四个月已经够长了,没想到还有高手,一直到十二月底,近七个月没有产出。

即使是今天打算写上一写,也是慢慢悠悠,到现在才正式开始动笔。可能还是因为不太明白能写些啥吧,胸中无成竹,自然少笔墨。

但不管怎么样,在这个特别的时间段,还是有必要为过去的一年做一个总结吧,尤其这还是我成年的第一年,即使并没有什么实感。

参照去年的年终回顾(不是总结)「2023 年终回顾」来进入状态吧,写着写着说不定就有灵感了。

回顾

类似去年划分一下阶段,今年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或者说后面几年可能每年都可以这样划分——那就是大概 1 ~ 2 月的寒假、3 ~ 7 月的大一下、8 月的暑假以及 9 ~ 12 月的大一上。因此我也大致按这个顺序,回忆一下有哪些算是比较值得记录在这里的事物。

寒假

硬要说的话,寒假之前还有个大一上的期末。不过现在说这个,感觉有点遥远了,就不谈了吧。

寒假这个时间节点,我第一反应是 1.11,也是朝思暮想的结果了,从寒假开始,一直持续到第二阶段,算是今年比较重要的一个事情了。

不过想了想,虽然说算得上我 2023 的年度,但是在今年可能只能堪堪排第三,有没有机会竞争第二呢?我觉得没有,都得怪那家伙横空出世,夺走了我全部的视线。

寒假的安排其实是有博文记录的,居然还是 1.14 记的,今年这个时候我才刚考完。不过按照去年刚回家爽摆的情况,可能跟今年也相差无几就是了。

寒假期间最重要的学习成果应该就是 CPL 的期末项目大作业 RAMFShell 了。一年有一年的大项目,只不过现在看来,当时做的 RAMFShell 真的是小得不能再小了啊,将其称之为一个「项目」着实是有点抬举它了。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还是从中学到了一点东西的,这是比较有价值的。就像不能因为吃饱了就忘了最开始吃的第一口面包。

寒假那会似乎还看了一点书?印象中有一点 Linux,虽然似乎没学到多少,反而是后面不看书自己整的 Zsh 我更感兴趣。还有似乎还看了点有关计组的内容,结果我现在还是学得稀烂。

看了看博文,那会还整过一个「小玩意」,说是「一些」工具,其实到现在还是只有统计字符这一个小工具。不过这个寒假有计划推倒重来一下的,想像一个项目一样重新实现一下,而不是只像一个脚本一样,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也没啥可维护性。此外现在的版本效率比较低,遍历一遍我全部的文章还是需要点时间的,这个大有优化空间,值得去探索一下。

然后寒假末期还重置了一下 Windows,留下了一点经验教训,也为这个寒假的我提供了点借鉴意义吧,毕竟记事里多次说过了 Windows 更新失败的事情,因此打算了寒假里再重置一次。有了上次的经历,这次可能要避开一些坑,例如原地蹦出来的全家桶等等,同时对我的软件管理体系(如果能称之为一个体系的话)做出一个大改动等等。

总的来说今年年初的寒假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吧,好像说了什么,又好像什么也没说,毕竟这些似乎都是原原本本写过的,我只是复述了一遍罢了。

总结来看的话,还是挺摆的,不过前期干了不少事情,倒还不错就是了。主要有个暑假做对比,现在也显得眉清目秀了。

大一下

我发现用博文追踪阶段的关键事件非常合适,可以看出来我上面提及的事情,基本都有博文记录。而暑假和大二下你就会发现,诶嘿,一篇也没有,这也与我比较虚度的这下半年非常相似。

按照这个逻辑,大一下最值得记录的事情,无疑就是 EL 项目了。事实上我甚至觉得可以作为我今年最重要的事情,虽然可能算不上最重要的成果就是了。

不过我还是要吐槽一下:六月初的答辩,到现在年底了,奖金还没影呢。当然现在其实也不太在意那一千块钱了,在那阵子的时候确实是更关注那一千块,只不过后面更关注那一纸奖状。但话又说回来了,不太在意是一回事,发不发又是另一回事了。

其实现在看来还是有种不真实的感觉,居然做成了。一个毫无开发经验的小组,最终居然真的能做出来有点样子的东西,去展示、答辩,甚至很幸运地拿到了三等奖。即使到现在我还是未免有点恍惚。

当然现在看来还是太粗糙了,身为主要的开发者,我自己是明白它是如何败絮其中的,甚至金玉其外也做不到。但是要把这个成品丢到此前我的面前,然后说我一个月就能做出这个样子,我是绝对不可能会信的。

本来还想说更多,但可能就慢慢偏离了这个阶段了,那就就此打住吧。

其实大一下除了 EL 部分还是比较「放纵」的,尤其是作息,这点的的确确要像所有相关的人表示歉意。其实早早就计划了在私博道个歉,但是呢私博自从进入冰河期后,基本上只有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去匆匆写点内容了,很多东西都没能按时记录,然后也就渐渐过了时效性,不再被提及了。

「放纵」最直接、显著的表现自然就是在期末了。现在我是越想越哈人,我是怎么敢的啊,玩得这么花,几乎每科都是考前复习了没几个小时。像是完全没学,一点不会的《微观经济学》,考前一个晚上开始看,看了一点,期间也看不懂它讲的是什么,也没看完就结束了,然后考前再拿起来把剩下部分看完了,再稍微回看几个点,就匆匆上考场了。平时那是完全不复习,哪怕是 B 站上速通一遍剧也不愿意学点习。这是一般人能顶得住的吗?

嗯,也想到了那会应该就是我第一次看《考试周破防》

之前在大群里经常见到一个人,头像是一个面目狰狞的人,以为是他的自拍,还挺好奇的,毕竟同龄人拿自拍当头像还是挺少见的。然后就是到了与视频的相同时间时,看到空间有同学发,才去了解了一下,看了看视频,了解了原委。

不得不说的是非常好笑,确实是体会过才知道好笑在哪里的。感觉我高中看确实可能只感觉莫名其妙,但现在看确实是一把辛酸泪,边笑边自嘲。

暑假

下午和晚上就像暑假一样,没做什么事,然后等快十点了来补救继续来写。

毋庸置疑,这个暑假是最摆的,没有之一。这个暑假,什么也没学,什么也没干。看看高考假,好歹还有建个博客,写几篇博文,算学了点东西,而且作息也比较正常,而这个暑假真的就是西亚作息,早上三四点睡,中午十二点起。连通一个月的宵,这是一般人能顶得住的吗(撩发)。

暂且撇开知识储备止步不前这一让我痛心疾首的一点不说,这个暑假可以说是我今年最,怎么说呢,「幸运」?的一个阶段了。不管是奥运还是另一个东西,都带给我了不少印象。尤其是后者,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我想即使是再过几年,即使未来有很多变数,在提到 2024 年的夏天时,我依然会想到这个夏天的喜怒哀乐等情绪,依然会想起窗外的蝉鸣,依然会用心中的柔软包裹住心中那份真挚的情感。

算算时间,也是过去五个多月了。说快吧,确实快,那是暑校晚上闲着看视频时随手点进去的一个瞬间;说慢吧,也确实慢。这个慢倒是有两层含义就是了,一个是私博数以万字(甚至打破了记录)详细的心中所思、所感的记录,把我的情绪展现得淋漓尽致,贯穿了几个月的时间线;还有一个就是,对未来的疑虑?虽然说已经过去了五个多月了,虽然说我现在依旧热情不减,但我也知道时间是最好的药和最坏的毒,它能洗刷痛苦,同样也能冲淡热爱,而我还能再保持数个月的期许吗?还有这个精神力坚持到明年的三月吗?

也许这个答案依旧是肯定的,但是要是把时间再拉长一点,那就一定是否定了的,这已经有了「前车之鉴」了。但是这并不重要,过去是无法改变的,即使后面心无波澜,抑或是恨之入骨,从前的爱入骨髓也是不争的事实,不会随着后面的变化而改变。不管怎么说,我在 2024 年的夏天遇见了 TA,爱上了 TA,一直持续到冬天,TA 是我 2024 最重要,没有之一的组成部分,那就够了。

大二上

终于讲到了大二上,这个我正处于的阶段,也是我不知道该怎么说的阶段。

这个阶段可以说是非常地矛盾,一方面前两个月因为 TA 非常地摆烂,作业是疯狂补的,周末是不干事的,这个在记事亦有记载;一方面呢另外两个月,我觉得还是可以稍稍自信地说,大概是大学以来最勤奋的时期了。当然摆肯定是少不了的,但是还是学了不少的。

虽然学了不少,但与大一不太一样的是,似乎并不是在探索未知,并没有像之前一样去研究我所「热爱」的,更多的还是在完成课内的基础任务。换言之就是,保本有余,发展不足。

因此这学期其实并没有什么我认为值得拉出来讲讲的亮眼点,有点算这个学期的失败吧。但是这个跟前两个月的摆烂有关吗?我觉得可能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就是了。

国奖

硬要说的话,这个学期最重要的事情,当然,也应该是今年最重要的「成果」(如果它可以被算作是成果的话),应该就是收获了国奖。

幸运,就是非常幸运,这是我的第一感受。把这个经历讲出来就自然知道为什么说是幸运了:年初的 EL,不太了解,也没太关注,但是被同学邀请加入团队,因此懵懵懂懂就参加了我大学以来第一个团队项目比赛;然后 EL 的事情上面也说了,这里就不复读了,反正也是很幸运地就拿到了三等奖;然后评国奖,大二的学生需要至少一项荣誉,这 EL 三等奖不就用上了?而且还是正好卡在门槛上的;然后又非常幸运,今年国奖名额翻倍,而且还涨了金额,于是就顺利把我捞进去了。

嘛,我不否认我有点能力,但我自认为还是不配的。尤其是跟其他优秀的人并肩,更是自惭形秽,怎么你们什么都会、什么都懂,我只能在旁边一言不发呢?

当然,这是一回事,真获奖了那就是另一回事了。身为一个水货,我自己几斤几两还是有点数的,不过国家奖学金带了「国家」二字,确实感觉上就有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又是否能将这份责任感转化为自身前进的动力呢?

写到这我才想到这个学期跟之前都不一样,有着显著的差异,那就是这学期我焦虑了不少。

大一的时候还是非常随性的,虽然现在做事也是这样,不过当时是即使是心性也是如此。同学们都在说什么保研、绩点什么的,而我那时候可能还不明白研究生、硕士、博士的区别(虽然说我现在的了解似乎也就停留在本科 \to 硕士 \to 博士就是了),也无意去关心这些。当时的我,比起关注这些,可能更关心的还是这个配置没配置好、那个工具是不是更「现代」「先进」什么的。

不过这学期倒是改变了不少,可能是有了上面说的这个「责任」,可能是见到了身边的同龄人的光彩,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总之就像是灌木丛中的小蚂蚱,走了出来,走到了草原上,接触到了阳光。这里的阳光可未必都是冬日里的暖阳,更多情况下还是夏日的烈焰,他人的辉煌亮得我睁不开眼,整个人都要蒸发了,尸骨无存。这个在应该是十月份的记事里表现最为明显。

可能有的人要说,为什么要和别的人比呢?的确是这样的,这是正确的,不过这一切应该源自于我的自傲。

没错,其实自卑、自贬都是真的,但是深层次来看其实都应该是自傲——我自命不凡,不甘平庸,认为我不会比任何人差,但是事实就是事实,不会因我的底层观念而改变,因此外部表现就是自卑、自贬。所以说我自卑的底层逻辑就是自傲。

恰好前几天看到一个回答:为什么越临近考试越不想学习?,第一个回答说的是「自我设障」,即个体针对可能到来的失败威胁,而事先设计障碍的一种防卫行为。我觉得说的非常到位,这其实跟我十月份讲的另一个东西是同一件就是了,我引一下:

这一点其实从我另一个常常做的、已成习惯的举动也能看出来,那就是「自我贬低」:我已经将自己说得如此一无是处了,你既然还是要信任我,让我做这件事情,那搞砸了也不能怪我了吧?

「自贬」实际上是我躲在一个保护罩里不肯出来的外在体现。进,我确实有这个能力解决问题,顺利完成,那就是我谦虚。退,我没能力解决,是你眼光不好,视人不当,我有自知之明与先见之明,已经提前打过预防针了,一样怪不得我。进退自如,也难怪我经常下意识就是这一套连招打出来了。

其实即使是本篇都有不少生动的例子就是了,虽然说我自我的认识是这样的,但从第三者的角度来看,也许就是上面概念的范例?

不得不说,承认自己「普通」确实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我现在依然没有做到。

不管怎么说,这个学期似乎就是没有大一,嗯,「自由」?虽然说被压力了,但是似乎也没行动起来,该摆的还是照样摆,日常乐呵的还是照旧乐呵,只是想到他人仍在自己的方向上不断前进,而我还像是无头苍蝇一样原地旋转一样时,还会不由得地焦虑起来。

回到国奖这个话题,拿到国奖自然可喜可贺,但国奖不应该是一个目标、一个终点,更应该把它当作是沿途的一块勋章。我拿得出手的,不应该是国奖,而应该是其他成绩。但很遗憾的是,我现在最能拿得出手的的的确确就是国奖了。

写到这我才发觉一个评判一个人是不是值国奖的方法,那就是摘掉国奖看看还剩什么,如果剩下的成绩足以跟国奖比拟,即不需要国奖撑门面,那国奖就的的确确是合理的,不然的话就只会是打脸充胖子。即国奖只应该是锦上添花,不可喧宾夺主。

把这个标准放在我身上,摘掉国奖,就只剩下一个可怜的 EL 三等奖了。因此确确实实是拿不出手,我也不敢跟别人讲我得了国奖,因为都不是一个档次了。

这个有关的事情辅导员其实也找过我,不过嘛答应是答应下来了,但是该怎么做我仍然是一头雾水就是了。

话再说回来,其实把国奖算在这学期是挺没道理的,明明基本看的都是大一的东西。因此我大二到目前为止,过了一半,确实还是只能说是「一事无成」。

AI

毕竟是正在处于的一个阶段,倒是能说更多的内容。

AI 作为我上大学以来最频繁使用的工具,可以说无可替代地在各种领域、场合都发挥了关键作用。我其实已经难以想象没有 AI 的日子了。

但是 AI 带来的也并非都是好事就是了。

一年前的 CPL,以及上学期的软工 Python 部分,我都是关着 Copilot,自己写的。而从软工 Java 部分,就开启了,直到现在。也就是说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借助了 Tab 的力量。

不过呢,只有在脱离了 AI,真正自己写代码才会发现天壤之别。看懂 AI 的代码不意味着自己能写出一样的代码,这是真的,只可惜醒悟得太晚了。

有点类似的是,之前一直想着要多看点书、资料,而现在倒是有点转换了念头。这并不是说这就是错的了,相反还是挺正确的,对未知领域,确实可以通过这种手段扩充眼界。只不过呢,对于自己专心的领域,终究还是需要亲力亲为,自己动手实践才行。这个也有在记事那边提及。

Anki

本来都没想到会给这家伙留一席之地的,只可惜近期的表现确实不行。

从六级前一段时间开始,直到现在(已经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Anki 就荒废了。近段时间甚至频频中断,今年能不能保住 360 天都难说了。

唉,多说无益,对 Anki 的重定义也应该是我 2025 该完成的一件事。

跑步

这学期挺值得肯定的一件事情就是从九月底开始,一直到平安夜,基本上每周都有跑跑步。最终应该是跑了 48 次,总计 90.9 km\pu{90.9 km},平均不到 1.9 km\pu{1.9 km} 每次。

这个其实也在记事里讲过了,所以说记事实质上就是散落着的年度记录,一定程度上代行了回顾的职能。

所以结论我也就直接抛上来了:固然后期比较乏力,各种推迟、延缓等等,但终究能达成这样一个效果,让我这样一个不爱运动的宅男稍微活动一下,我觉得还是意义不小的,挺有价值的,希望下学期能继续保持。

没错,确实很不堪,这中间出了各种各样的拖延、注水,实际效果没那么好,我也多次批评过了。但最终,我能打个 80 分。

确实很不完美,需要各种规则打补丁,而且各种拖延、欠债,而且后面 1km 常常跑不完……

但总的来说还是有点难以置信的,我真的做到了。九月那会有这个想法时,当时觉得简直就是异想天开,就凭我这个羸弱的自控力,还有不如杀了我的长跑(其实我都有点不敢讲这是「长跑」了),真的就是痴心妄想,想屁吃。

尽管不完美,但还勉勉强强算是能达标了。我还是能给自己一点条条框框,然后约束自我的,我并非毫无自控能力。

我想这可能是在身体素质方面外,给予我的最好的吧。

总结

其实似乎并没有什么好总结的,从个人成长方面,这其实又是极为平凡的一年,并没有什么突出的记忆点——没什么非常显著的自我突破,没什么期待的能力发掘,也没什么清晰的目标规划——反正就是,每天早上眼一睁,晚上再眼一闭,持续了 366 天这样普普通通的日子罢了。

而从更广的方面来看,以后提到今年,我第一个想到的应该就是「夏天」了吧。

但是这篇的题目终归还是「总结」,既然没啥好总结的,不妨来看看,我认为的我这成年的第一年,有什么「变与不变」吧。

可以是优点,也可以是缺点,等到未来再来回顾的时候,可以看看哪些优点是继承了,哪些是失去了、值得被拾回的,哪些缺点直到现在还在,而哪些又被克服了。

脾气变差了

这一点其实就是我想写「变与不变」的初衷。

另外说是「变差」了有点不太对,更像是「发现我脾气其实比想象中还要差」。

我其实脾气一直不大好就是了,外人可能倒没啥感觉,因为我还是会带起面具的。因此还是向与此相关的人倒个歉吧,可能有点虚伪。

只是呢,可能因为高中那时候上网还是比较少的(相较现在而言),看得更多的还是自己关注的小圈子,因此气氛也比较和谐,我也能平和地看待。因此我可能就产生了我脾气还行,宽容度不低的错觉。

只是来大学后,视野确实变广阔了不少,见了很多很多的东西,这些似乎就给丢掉了。确实看到一些言论会愤怒,会气上心头,有时确实也会下场去争个对错、或者夹枪带棍地说几句。没那么心如止水了。

如何才能无视他人的看法,可能也是我将来的必修课。

这并不是说我要无视所有人的所有见解,而且「忠言逆耳」的道理我也是懂的。只不过有一些,甚至可以说大部分,其实都是逆言,不仅逆耳,更逆天。

而我认为我现在比起狂妄自大,对他人的看法不屑一顾,更像是太在意他人的想法了。因此需要往天平的另一侧加一点砝码,以求更好的平衡。

变得没什么耐心了

这一点倒也确实是显著,不过更多地体现在除了代码的部分。

高中的时候还是能专注解数学、物理等题目的,可以跟一道题死磕很久,可以用非常繁琐、复杂的方式迂回求解,可以算一个晚自习弄出来一个丑陋的公式然后去讲台用偷装的 Mathematica 验证一下答案……

只是现在呢,可能是因为大部分都在电脑,使用 LaTeX\LaTeX 完成作业了(主要指这学期的概率论),连草稿纸其实都不太愿意拿出来。心中盘算个大概就开始敲键盘了。过程中也更多的是再纠结这两个等号要对齐一下,等号两边空间是不是太大了之类的边角料,真正在思考的时间其实没有那么多了。

此外,没有耐心更体现在一道题没什么思路时,不再会去选择死磕了,而是更频繁地去选择更「便捷」的方式,去看答案、搜索、问 AI 等等。

这个其实未必都是坏事,可以避免做太多的无用功,但还是有一种惆怅的感觉。

因为我对计算机持续到现在的兴趣,最早最早应该是源自于对数学的热爱,一开始是想着如何打出漂亮的公式,然后就慢慢研究起来了,一直到现在。只是我现在似乎丢掉了最开始的热爱,也就是说「忘本」了。

还有件事情,前几天不是我国「六代机」「首飞」了嘛,了解了一点相关的东西,感慨科技已经发展到了这种地步,已经到了我感觉是「科幻」的地步了。同时,一方面看到说一个人领域不断细分,总能成为那个领域的领头羊。只是我如同一只泰山面前的蝼蚁一样,虽然知道高楼不是一天建成的,但是未免还是有一种无力感,我真的能有机会到达那种境界吗?一种说话时可以很自信,这个方面就是我研究的,我确实了解这方面,而不是苦恼于每一句都有着我没有深入了解、而只是浮光掠影见过一遍、会被人轻松驳倒又无力回击的。

助人变少了

这个说是今年不太对,更精确来说是这学期的助人变少了。

先说说校内的,大一上的时候 CPL 我也常常在 Q 群里看看同学们的问题,也会尝试力所能及地提供帮助;大一下软工一的时候,我也常常在 Q 群亦或是 Piazza 里回答(不夸张的说,当时 Piazza 的回答可能贡献最多的就是我了,而且我的文字很有特色,只看形式不看内容我自认为还是相当舒适的,因为会有合适的间距、符号等等)。

而这学期基本上什么也没做。当然可能是因为群里发问的少了,即使是线上问答平台上也寥寥无几个问题,看来同学们上了大二,也是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学会了自己解决问题,只有等到束手无策时才提问。

不过看看校外的,这学期逛 GitHub 比较少了,issue 只提了一个(插个话,这学期 GitHub 也确实没啥贡献,基本都是博客的内容,没啥实物,虽然说抛开博客实物本来也不多就是了)。然后就是以往常常逛的论坛也很少看了,例如说年初时还会在 Anki 论坛回复几句,现在也没怎么关注了。另有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翻译了,这个虽然还有在进行,但是比起之前刚更新就翻译,现在更是过几天才看到去搞点。不过挺好的就是最近需要翻译的不多,时间跨度挺大的,上一次 commit(一个多月前)的翻译我还没弄呢,因为感觉似乎改动也不大,即使不改意义差距也不明显。

我是认为我的人生价值源自于我对世界、社会的贡献,也就是说我存在的意义应该是为世界创造尽可能大的价值。

当然我也并不是无欲无求的行尸走肉,所以更多的时候还是在自己的世界里晃晃悠悠。也就是说,这个其实更像是一句标语?我并没有真正朝这个方向去努力前进。

感觉这个思想其实是可以跟前面联系起来的。从无私奉献的角度上来看,我是怀抱着让世界更美好的愿景的;而从自我的角度上看,我寻求他人的肯定,以此证明我的价值,即我的存在是有意义的。

哪一种占据主导呢?我不知道,只有等真正的关键节点,看看我做出的选择,才能真正看清我的内心,即使是现在我也不太搞得明白我想的是什么。

但我也认为我的存在不应该受到外部评判条件的约束,我存在是因为我想存在,这就够了。

唉,矛盾的个体。

写了更多的东西

这里值得肯定是与我有关联的、包含了我的意志与思想的,不包括什么作业、作文什么玩意。这点确实,不过跟去年比确实是有点胜之不武,毕竟去年高三期间其实也就摆记能稍微写一点,然后暑假、大一再写点东西。

不对,我突然发觉不太对劲。暂且抛开记录、私博不谈,只看博文的话,2023 用可能也就半年的时间产出了 16 篇博文,总计大约 348KB,而今年整年则是 6 篇 154KB(都不包括年终总结以求公平,另外因为统计大小比较方便,就不具体统计字数了),从数目上看只是去年的零头。

所以这里说的「写了更多的东西」,指的更应该是像是「朋友圈」性质的,写了更多自己的琐事,而非真正对其他人有价值的内容。

从这点来看的话,今年记事写了 748KB,新兴的私博更是有 241KB(都是截至今天,不知道 12 月的部分会不会后面再去补充),二者加起来近 1M,是正式博文的近 6.5 倍。而这个数字在去年,算上摆记是 77%。

去年年终时忘记记录博客总字数了。不过其实去年也没法记录,因为统计笔记字数的功能是今年才加入的。

但今年可以记录一下。目前公博的字数(不包括现在的年终)是 746k,而包括差不多是 755k(但是这个不准确,因为我还正在写,而且这部分字数补充是写到下面时想到上来补的。此时本篇字数为 9k 左右);算上私博则是 871k。

今年剩下的日子里肯定是破不了新界了,但是明年拿下百万应该还是洒洒水的。不知不觉中这个博客居然也发展成为一个「庞然大物」了,虽然其实有点畸形,抄书笔记和鸡毛蒜皮占了绝大多数,但于我自己而言,还是算一个里程碑吧。

1.1 补充:距离 2025 还有约 1h 时,博客总字数以 901k 打破了九十万界,成功打脸了自己

另外其实我感觉明年应该破不了百万界,因为思来想去 NeoNotes 这个构想不错,至少其分离笔记的这个概念值得去探索。所以我寒假很可能采纳这个建议,将笔记分离出来,那这样的话想破百万基本就是天方夜谭、痴心妄想了。

很难说是好事还是坏事。能记录自己的事情固然不错,但也确实写得太多了,不能不说是占据了不少的时间。

但至少明年,我是觉得要克制一点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很明显我现在需要的其实是更广泛、更深入的学习,而非虚空的幻想。

开始记录了一点灵感

这个算是上一个的子集。能写不少非常边角料的东西,确实是少不了今年开始记录一些脑海中闪过的,微不足道的灵感。

走路开始看手机了

高中时虽然也常常吃饭时看手机,但好歹走路时还是规规矩矩的,现在倒是也开始看起了手机。嘛,真的是好的不学,尽是学些臭毛病。

这跟前面可能不太能并列,可以看作是很多从前不会做,现在开始做的事情的代表吧。其实也能看出我不知道怎么继续写了。

身体的变化

好的方面提到过了,九月开始跑步了,这挺好。

坏的方面可能就是,眼睛可能更不好了,毕竟每天两位数小时看电子屏幕,基本上只要是醒着就不会离开电子屏幕。

背更酸痛了,我感觉我脊椎骨都是弯的了,挺直挺难受的,晚上睡觉朝上正常平卧也挺不舒服的。

颈椎也还是挺不舒服的。

上半年手特别疼,为此还去了一次校医院(虽然似乎并没有什么用),然后还说要去医院看看,暑假没去然后说大二上去,结果终究还是没去。但是在大二上这个打字强度远超之前的阶段,却没出现之前手非常痛苦的情况了。我想这是因为后面我左右手交换的缘故,现在左手用鼠标(当然,其实为了灵敏还是常常会用右手操纵触控板),把右手沉重的负担转移给了左手,让右手可以歇息歇息。

但这不代表就没再出现病症了,临近期末这段时间,强度也是非常高,各种补笔记(抄书工作量果然大),还是出现了疲劳、乏力,只是没有像上学期那样的剧痛。

哦对了,还长胡子了。唉我不喜欢长胡子。不过我挺懒,不修边幅,加上也没有很多,就一直没剪了,维持在一个非常不伦不类的地步。

不变

依旧少与他人线下交流

其实还可以把「线下」去掉,即使是线上,我也少与我周边世界的人进行交流。

也许我这一年开口讲话的次数(除掉和家人说的话),没有别人一天讲的多吧,也可能没我一天的记事写的多。

本来还想说会不会比我跟网络世界的人交流还少,不过想了想,这就太夸张了,我在网络世界跟其他人交流也是不多的。但是呢,如果按总体来算的话,那确实还是网络中说得比较多。

不过从其他方面还是能看出来我表达欲是相当旺盛的,不然也不会一年写了近 1M 的琐事了。

也许正是因为与真实的人交流较少,才迫使我通过「记事」的方式宣泄这种表达欲、分享欲吧?因此其实可能只要生活更「丰富」一点,我上面的问题就自然迎刃而解了。

长时间不与人交流,还是会稍稍有点脱节的,不太会跟人讲话了。比如说看着对方的眼睛、视线不乱飘我就做不到。想到跟辅导员讲话的时候,我眼睛一直在绕着辅导员转圈,就是不看辅导员表情。

走路其实也是这样的,不会太关注其他人,即使不看手机也基本低着头。这个确实是老习惯了,记得早在初中时可能就是这样的?

即使是线上交流其实也不太拿得准。之前一直用敬语「您」什么的,说得我自己都也别扭起来了,所以后面都克制人称代词的出现了,避免思考这个问题的繁琐。

唉,这是真的麻烦。人生在世,与人交流总是避免不了了。要是以前,独行侠倒也无所谓,但是现在做啥都是团队,我都真的是绷不住了。

依旧没能认识自己

我仍然不知道我擅长什么、能做什么、想要什么。这三个的答案现在可能是,什么都不擅长、什么都不能做以及什么都想要。

而我追寻的答案也许是:我必有过人之处,可这是什么?我一定能做出一点事情来,该做什么?具体我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不能太贪婪,总有个先后排序,是怎么样的呢?

这些问题我还一个都无法解答,所以仍然只是一朵浪花,不断随波逐流。

依旧没什么好夸的

这可能可以归结的上一点,而且上一点「认知自己」其实我也只谈到了三点,并不够全面。

可以看到本篇,以及其他各种地方,我都很少自夸。一方面确实没什么好夸的,但另一方面,是否又是因为我没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呢?

我不知道。像高中就比较简单,科目、分数,这些都是量化的指标,至少能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下我的能力所在。不过到了大学,确实是没什么可信的指标。

你说绩点?我是不知道,那种一学期也不管学没学懂,反正就是上完了一本书,然后期末考点关联不大的题目,最终得到的分数,有什么参考价值。而且忽视这个因素,我也是见多了强者。当然我一个这学期几门没怎么学,还没开始复习的人,似乎不太有资格现在这么讲。

补充

暂时憋不出来什么新的变与不变了,毕竟终归还是匆匆提笔开始写的,没多少准备。

另外还是一样的规矩,年终这些博文,修改时限就限制到次年的一月一日,再晚就不给改了,哪怕是错字什么的。因为年终是具有相当强的时效性,一旦错过了再改,就破坏了它的这种「过去」的感觉。因此即使是错字、病句什么的,也不会修改。

上面说没啥好总结的,看了看十一月没完成的灵感,其实还少了一句「小倒霉,大幸运」。一些小事上我确实会小小抱怨一下怎么这么倒霉,但总的来说,今年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我可能会用「幸运」,很幸运能够获得一些可能并不太符合真实水平的好处;用一个字形容就是「幸」,很有幸能遇见你,让我享受了一个美好的夏天。

数据

1.1 的时候想到,2024 已经彻底过去了,可以使用 showKeyboard 和我的 stats.py 脚本统计一下 2024 的按键和文章字符情况。

已经完成了统计,但是还要进行期末复习,所以具体的数据分析部分推迟到寒假进行。

出于期末与数据整理时间的原因,打个补丁,1.1 以后允许进行数据方面的分析总结,但仅限于寒假。再往后,以及其他部分,就仍然是 1.1 以后不允许修改了。

另外字符统计的时间范围是 2024 全年创建的文章,不包括修改内容。同时我现在正在写的也没有计入(因为已经完成了统计)。

问题

这个部分应该也算是为数不多写之前就打算要写的了。

简而言之就是提出一点问题,然后我进行回答。回答都是基于我目前的想法的,因此后面非常有可能会改变想法。但是要的就是这样,只有记录下来,才能发现自己对相同一个问题回答的变迁,进而挖掘自己深层次的改变。

也就是说,有部分问题我可能明年还会继续回答,这时说明我对这个问题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当然,还有一些问题我可能会认为已经找到了最终答案,后面不会再修改了。只是呢打脸是永恒的,我一时觉得一生都不会改变的答案,可能转眼间就会被推翻,这也往往是重大变迁的转折点。

青春是什么?

上来就是王炸。

这个问题最初其实是作为「记事」的灵感记录下来的,这个在十一月就有所记载了。起因是听小故事,我最爱听小故事了,八卦是人类的天性。反正就是听别人讲自己青春的故事。

听完后的感触就是,按我当时的原话就是「是没有阅历的我难以想象到的啊」。艺术创作源自于现实,果真是因为我现实没经历过,连做梦都没有素材吗。

这时候记录的灵感其实并不是对青春定义的疑惑,而就是「青春的故事」,只是打算随便发发牢骚罢了。只是当时其实也不经意间留下了我对青春的一个粗糙的定义。

当时除了上面那句,我还写下了「没有哪一天是印象深刻的,我挑不出一天能回忆那天发生了什么」。

从这可以提炼出我对青春的一个粗略的定义(2024.11.18-ver):发生了能够让我印象深刻、可以回忆起那一天的事情,这个事情就可以被称为是「青春」的。

显然这个定义太过简略了,虽然说即使是这么烂的定义,我似乎也匹配不上就是了。

这时候其实谈的青春更多的还是局限在男女之间的情情爱爱上。因此当天我就在后面补了一条灵感,打算讲讲我的恋爱观。不过现在打消了这个念头,让一个完全没有经历的人讲这个确实有点羞耻,虽然说我现在这个问题就已经够羞耻了。

但是引一下当时的备注还是可以的,足以管中窥豹:

说是保守,不如说是古典?

没谈过的谈这个,有点搞笑

先验观念,后验修正

但是上面说的青春太过于局限了,青春不是只有男男女女之间懵懂的好感,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漏掉了同性恋,而是说不是只有这个年纪的喜欢或者爱才是青春。

于是我这个月中旬补充了一点,认为青春「不单单只是和异性之间的事」,然后给出了稍微扩充的一个青春的定义(2024.12.14-ver):青春是在一段时间后,还能回忆起的事情,记得其中的细节,记得其中几个人的神态、动作,记得当时自己的心理。

可以说其实没多多少内容,所以说我其实对这个定义还并不满意,它并没能很好地反映我内心真实的感受。

不过我现在确实靠自己,暂且是想不到更好的了,这个就有待明年,看我会不会接触到他人的看法,或者自己有所体悟等了。

之前在记事中说过我的青春大概是「灰色」的,后面觉得不太准确,更准确地说应该是「白色」的。说「灰色」有点像是在说「灰暗」一样,但我更想表达的,可能是像白纸一样,既没有阴暗,也没有缤纷。

严格意义上讲,说我完全没有青春那还是错的。比如说我会想起高三那段拼搏奋斗的时光,确实会有一种「青春」的感觉。但是这个太「泛」了,我想要的是更细节的青春。

行吧,这个问题就先到这里吧。

是否要读研,以及相关的看法?

这两个问题应该就是这个部分的主要成分了,事件原因可能也无法多写了。

之前听过一个学姐的讲座,虽然说我只是来混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反正就是报了的时长,但还是听了一点。

有一部分是讲看你适不适合读研的,我看了看,似乎我不太适合读研。

首先一条好像是看一篇文献,能自己看下去什么的。其实到现在我还没有认认真真地去读过一篇文献。想了想似乎确实没有不看文献不行的需求。至于说我一些地方的引文嘛,那就是懂得都懂了。

还有一个似乎是耐心?冷板凳什么的?过去太长时间了,我可能记不清了,也许是我的臆测。不过不重要,我本来就是借题发挥,以这个为引子讲我自己的东西。而这一点刚刚在前面批评过了。

所以说这是否意味着我就不打算读研了呢?我十一月底的时候确实有想过是要科研还是就业这个问题。那天似乎是国奖签字那会,刚和辅导员讲几句,后面就加了条灵感「科研?工作?」。

其实当时的备注其实也说不少了(也有我懒得再复述和补充的原因),因此我就直接引过来了:

也许当初选智软就是因为没有啥科研的想法(不过可能本身兴趣关联更大吧)

科研知识不足,曾引以为傲的数学破败不堪

但不想把目光拘束在工作上,感觉有点没考虑更后面的事情,裁员如何?

金钱欲望不多

自认为不适合科研还有第三点原因,就是认为我自己的科学基础知识并不扎实。

但是呢我其实也并不想把目光局限在就业上,我觉得似乎这样有点失去了往更高层去看的机会,可能会更专注于眼下的工作,而没有时间去研究我喜欢的。换句话说,就是被磨平了棱角。

此外我物质欲望并不强烈,虽然说并非大富大贵,但也不至于需要我早早就去就业的地步。既然后顾无忧,为何不在正是年轻、有活力、有冲劲、有干劲(有吗?就当我有吧)的时候不断拓宽自己的眼界呢?

而我目前的答案是,我要读研。

我选择读研的原因,必定是包含了「随波逐流」这个因素的,甚至影响可能还不小。

但另一方面,也是我想强调的,真正出自我内心的,则是另一个原因,就是我想多做一会学生,我想多待在学校这个象牙塔里面。

放一张前几天跟阿温的聊天记录,正好也给本篇博文加个图片,不然一张图也没有文件夹白建了:

虽然说聊天中有点随意的成分,例如说拿 GitHub 学生包作为学生福利的代表(没错就是了,只是确实有点难绷),还有啥医院、外卖什么的,都只是我随意举出的例子,但其实大体上能反映我的想法了。

因此我就不再多说了,其实也是因为时间不多了。我也是无敌了,这两天太摆了,留了两天写这玩意还没写完,一直在摆,已经零点了。

展望部分只能后面写了,争取赶完吧。

1.1 来补充一个漏掉的。读研据我目前了解啊(我没太关注前途这些事,我还在挣扎着眼前的苟且呢),应该是有「保研」和「考研」两种选择的。既然我想要读研,那我想要朝哪个方向努力呢?

答案毫无疑问是保研。先不谈保不保得上的事情,这个考研就离谱。

前阵子在一个教室写作业,后面好像是智科的有关读研的经验分享会,我懒得找新教室,于是就还是留在原位,写作业的过程中也偶尔听一点。不过插一句话,这个话题果然关注的人不少,我看教室基本都坐满了。而上次有个智软的活动我也去参加了,去赚我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以及我满了没的时长,来了没几个人。

反正就是看那个考研的时间表,我嘞个二次高考啊,太恐怖了吧。当然比高考那时的作息是要松一点的,但是呢也是没人监督的,我在有监督的情况下高三都能这么摆,让我考研维持长时间这样高强度的学习,着实是做不到。尤其是还有英语、政治什么的,我着实是不想浪费时间在背这些东西以及刷题上面,这更断绝了我考研的心。

所以说,还是能保研就要争取一下保研吧。

不过我了解到的,保研是不是还要联系导师,进组交流什么的啊?又是人际交往,唉,疲倦。

展望

展望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就是对于寒假部分的简单计划,另一个就是对 2025 的模糊的期许了。

寒假

首先 12 日考完要尽早把其他 DDL 解决了——按照我目前的日程规划,怕是难以在期末前弄完——然后迅速全身心投入 C++ 项目。

项目弄完后一样要像 RAMFShell 一样写一个回顾总结。这次我感觉能写的内容挺多的。

还有上面也提到了一点东西,以及 To Do 中计划要做的事情,或大或小,都应该做一下的,下面简单列举一下,顺序也无所谓了,比较杂乱无章,到时候看吧。

首先就是统计字符的脚本重构,也许会用 Python 重写,也可能追求更高性能不使用 Python,总之这时候会更将其当成一个小的「项目」来看待,而非随处可用的「脚本」。

然后是 Windows 的重置,另外顺带的,重置完还可以整理一下我的文件夹资料什么的。同时要使用 Scoop 来管理我的安装软件,并且完成对于我留档的「软件列表」的映射。

寒假应该也要对 Anki 的定位重新规划一下。

另外这学期着实有点荒废代码部分,本来我是很排斥自己去练习什么算法题之类的,但现在看来还是有这样的必要的。

这些基本就是上面或多或少提到的事情吧。还有一些 To Do 中记录的,闲置了相当长时间的琐碎的任务,这里也一并列出吧,鞭策我完成。

首先就是修复 Anki 一些模板上的错误。但其实错误并不多,我似乎就遇见一个非常边缘的,即使不管问题也不大。

然后嘛我的 Markdown 模板是基于一个插件的,而那个插件基本已经停止维护了,同时还有新的 REWORK 版本出现,实现了我之前期待的 Cloze 样式功能,于是我早早(9.3)就提出了要整合 REWORK 的目标,只可惜迟迟未能动身。

但确实也是动力不足,因为现在问题也不大就是了。不太有折腾的心思了

还有一个更早的(4.9),使用 Mathpix 过程中发现,微分算子 d 有时会识别成 ~d,还挺别扭的,这个也许可以改改(本来想着可以做个自定义处理脚本的功能,但还是算了,本身就是自用,内嵌就内嵌吧)。

去年学离散后期,mermaid 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了,当时(6.13)就计划要去学一下 Graphviz,但终究还是没去学。不过当时下载后,后面没用了,也没有删,这挺好,因为我现在 Doxygen 正好要用。

还有补笔记部分,这学期《机器学习》部分还差一个不用考的章节,因为不考我也摆了。但为了完整性,还是抄完比较合适。此外还有之前离散还留下来的 blablabla 的痕迹。

还有差不多三个月前没读完的 Refined GitHub 的设置,也可以捡起来读一读了。

有个有关 UltiSnips 的,我似乎发现了 extcal(external calculation,即「外部计算」,使用 Wolfram 或 SymPy 进行计算)有时候会报错的问题所在。这个也许可以研究一下,但我不抱太大希望,也不指望修复。

还有就是 Vim 相关的配置也可以都更新一下了。这里的更新倒不是说我又要折腾了,而是 GitHub 仓库似乎久久未更新了。

说到 Vim,寒假可能还是要折腾一下。只不过折腾的对象可能不会是 Vim,而是 Neovim,即我打算逐渐熟悉一下 Neovim 了,然后可能待配置迁移差不多,就会切过去。

说实话倒不是因为什么关键的事件影响了我,可能就是看到 Lua 插件比较生机勃勃(看到几个稍微有点心动的插件,结果都是 Neovim 独享),以及这学期都开始学习 Typst 的原因吧。

哦,还有个 KaTeX\KaTeX 的「替代品」?叫 Temml,可以观望观望。

还有个 NeoNotes,属于是可以折腾一下的。

然后是跟博客相关的,博客里的脚本可以更新一下,不管是可读性抑或是功能。

此外还有些事情,例如之前看离散,好像报了 mermaid unsupported markdown 的错误。也许是我当时看到了 mermaid 新版支持了 Markdown 特性更新了 mermaid,但后面再更新了 NexT 的缘故?我不确定,甚至前者有没有此事我都不清楚,但可以看看。

以及还发现了我博客的 Logo 拖慢了加载速度,因此可以换一个小一点的。

大体上就是这些了。下面再补充一些。

前两天看到 2024 级的 CPL 有个飞书讲义,我简单看了一下也真是非常宝贵的资料,真可惜的是我大一没用,即使是现在看也有部分内容应该也是能让我有所收获的。

于是我就有灵感了,我确实是可以像这个讲义一样写一点「新手向」的,而非之前像 Vim 配置那样单纯的「记录向」。这个学习过程并不是说看几篇文章就懂了,单纯就是用多了,自然而然就会了,因此我起初也是没用这个的念头的。不过现在倒是稍微改变了一下观点。现在有的打算就是 VS Code 相关的吧。

暂且就这么点吧。

1.1 再补充一点,可以学点 C#,微软好大儿应该还是有值得学习的必要吧?不过主要原因不是这个,而是我有了一点 PowerToys Run 插件的构想,想要学习实现一下,方便自己的日常使用。

另外还有上面的,年终总结的数据分析部分也得弄一下。

所以说这个寒假比上个时间短,结果却有远超去年的代办事项。唉,只能说尽力去做吧,反正结果如何都得公开处刑。

2025

2025 呢,就希望能扫清心中的阴霾,找到自己的方向吧。同时希望能够不断提升自我的能力、拓宽自己的眼界等。

大致就这样吧。因为时间原因,以及确实是没什么更长远的目标了,就以比较概括的说法说明了。

最后就是提前祝福各位新年快乐,2025 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