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6 月记事板

6 日

本来今晚可以记挺多东西的,抑或是计划~要写作业,当然又没有实现了啦哈哈哈哈嗯呜呜呜呜呜。

EL

拿了三等奖。共 32 组,我大概 17 组左右时开始听,总共听了差不多十几组的汇报,感慨其它人的创意又好,技术力又高,回望我的私货,越发觉得不堪入目,实在拿不出手。

不过幸运的是,拿了个三等奖,也算是对我这两个月劳动努力的肯定与犒劳吧。没什么遗憾了。

高考

快十二点了,因此即使心中有许多想说的,也只能稍稍讲一点了。

真快啊,又是一年高考。

朋友圈都在转发深中的高考加油视频,看了一下,真的心中顿起波澜。视频里有喊楼合唱,不记得我当时有没有了,似乎没这个印象。

然后关于这个高考的时间,高三有一段时间也是不知道啥时候高考的(最多记得大概是 6.5 ~ 6.9。六月,且单数日,也不是月初),然后可能是不知道在哪里看到说 678 谐音「录取吧」,我就以为高考是 678 三天了。后面才知道(好像还是给同学提醒)是 789,所以说明天,或者说十分钟后就是高考第一天了。

看了今年的视频,我又去看了看去年的视频,居然看到我了……

真的太快了,高三那一年真的是宝贵的一年。老师们不只是良师,更是益友般亲切,让我有点怀念。

去年六月五日,我发了条说说,里面有句「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确实是「笑人间举子忙」,真是令人感慨万分。话说回来这首诗应该在高三试题里非常常见。

尽管心潮澎湃,但高三好像真没啥记忆留下。高三就像一场虚幻的梦,醒来后还是很感动。

等明天,又会是高考上热搜,高考语文作文啊,数学又多难多难啊。如果我是高二,那我肯定非常关注,但我现在是大一,已经懒得动了。

说起来其实我都忘记了我的高考作文是啥了,还是在网上刷了下才知道,哦,原来是什么「故事的力量」。至于写了什么,那更是一点印象也没留下。也许是考得太烂对心理的自发保护性遗忘

但是时隔四年我还记得中考语文作文题目是「见证美好」,也还依稀记得我写的内容。

还有十秒就进入今年的高考日了。就是现在。

那再谈点跟高考相关的吧。我高三脑子确实一直是团浆糊,计划好了高考三天分别穿三年的班服,结果好像是因为洗衣服的时机计划错了,抑或是其他原因,高三的班服忘带来了,于是我第一天穿高一的班服,第二天穿高二的班服,第三天就只好穿自己的衣服了。

然后就是高三不知道什么时候,不对,可能是高二,看到一句话「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就一直幻想着高考后「金榜题名」时骄傲地题上这句话。最后虽然并没有达到当时梦想的那么美好辉煌,但还是写下了这句话,也算是与高三告别了吧。另外高三探索晒布校区时,也看到光荣榜有人(初中生,不过应该跟我同龄,这缘由比较复杂)的类似座右铭的东西是这句话。

还有一个,不过是和高三有关,写在摆记里面的,说的是周测。

联系现实,深中 D 栋 6 楼,我在那考试,教室外面栏杆是真的矮,估计比我重心还低,非常吓人,而且还是六楼,摔下去估计必死无疑,毕竟我既不是 ** 又不是 **

明明认为这段记忆很难忘,但又基本淡忘了,唯一留下的可能就是这个怀念的情愫吧。

15 日

差点忘记了,背 Anki 时突然想起来。距离明天只有不到十五分钟了。

就一个字,!!!

依照约定,马上就要开始写了,只等那一锤定音了。

两个月后的消息,而且这个消息泛起的波纹远超上次,这下是真的只是时间问题了。

活着的理由又多了一个,之前每晚要「现在能心满意足地死去」(好久没这样操作了,具体怎么说的忘了),现在不必这样了。

当然,道阻且长,这才是一盏灯而已,这条路究竟是泥泞还是辉煌,也亟待检验。这几天又非常摆,但是却看到了天花板,要是有那样的光彩,那可真就是死而无憾了。

22 日

胜利,是属于我们的!赢!

基本实锤,反转的可能在小概率事件中也算小概率事件了,毕竟谁闲的没事做个假的,还能让这么多名家上当,差的只是 26 号那一锤定音了。现在下一个里程碑(明面上的)就是军训完后第二天了,我觉得要提前策划一下。例如那时候不知道是在苏州还是在哪里,反正得提前收拾好东西,以及翻译器要备上(似乎不太容易实现,本来应该很重要的功能,微软现在还没做。不过实在不行也无妨就是了)等。

当然,接下来就进入下一阶段了,第一阶段的兴奋劲过了,还是隐隐有点担忧的,希望到时候能给我的是惊喜而非惊吓吧。

另外,昨天想到个念头,还可以写写「乌星仔」。本来昨天也很里程碑的,只不过给这件事情盖过了风头,甚至盖过了期末的风头,考试都没去管了,基本全天候高强度互联网冲浪,除了睡觉时间,接收信息的时间绝不会超过一个小时。

25 日

比预期早写完最后一个项目作业,这下只差军理的考前准备了,不过我懒得提前准备,其他科都没这样,何况军理。

因此就来写写这记了挺久的灵感吧。时间不太多,应该写不到六月,因此就不专门区分月份了。

大概模板就是一个三级标题(二级标题是日期)是概括,然后会用 ADM 把注记囊括进去,同时如果标题和记的不一致,就将记的标题作为 ADM 标题(但如果没内容就放在 ADM 正文?)。

更详细的规范,就写着写着再逐渐摸索探寻吧,笔记也是这样的。

灵光这里没变,就沿用上个月的图片了。

已经快两个月了,很多印象都不是很深刻了,甚至都觉得没啥意义了,不过还是尽可能全部记下来吧。

抱枕

某次听完讲座后,ITSC 发了封邮件(奇怪的是刚刚去翻了下没找到),告诉我因为看了讲座,可以在五一后去工行领礼品。其中基本都不咋感兴趣,但是发现有抱枕,就兴致冲冲了。

还记得是周一,开始领的时间时我还要上课,等下了课,买了饭就赶忙赶过去,生怕领完了。不过担心是多余的,在我前面就一个人,我到后来的人数也一手可数。

果然抱枕是首选,我记得当时挑的都是抱枕,等工作人员忙完后就带走了。

本来还蛮失望,感觉这抱枕好薄,不过好像越抱越大了。现在基本睡觉时抱着,起床时带下来,偶尔也抱着。

为什么记下这个抱枕呢?因为想到小时候有两个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毛绒玩具,一个是一只绿龟,似乎叫「龟龟」,另一只是《超能陆战队》的「大白」。

而主要陪伴我的主要是「龟龟」,皮质比我现在这个抱枕好得多,当时经常梳理它背壳上的「毛」,非常舒服。

陪伴了我相当一段时间。但是就像想不起最后一次打开电视是什么时候,我也不记得最后一次抱它们是多久以前了。现在的它们,是积满灰尘堆在别处,抑或是已经早已被遗弃,我也一概不知,真是一大遗憾。

交通

电动车

我活到现在,可能就对三四座城市有一点印象。即使这样说也不大准确,毕竟即使是这几座城市,我也只对很小一片区域有所了解。

深圳自不必说。老家则是另一番场景,有一看就蛮古老的排水系统,散发臭气,还有各种各样风驰电掣的摩托车电动车。

南京则是二者之间的一个临界,但是电动车之多是我在深圳未曾见过的。当然,我见识很短浅,只是对我的活动区域的一点刻板印象。

校内校外,左右前后都常常有电动车飞驰而过。仅从行人的角度,那当然是不喜欢的。

还有就是,教学区和宿舍区隔了一条路,真是天才般的构想。本来感觉晒布一个天桥来访问操场已经有点离谱了,现在可算发现是我见过的世面太少了。

不过也马上要离开鼓楼校区了。在深中时,下午下完课,或者吃完饭后,经常会一个人溜达溜达探索校园。

我也提到过我挺喜欢历史的,在探索历史的痕迹时,将自己置身其中,与他们共情,很有意境。泥岗就不用说啥了,没啥历史,不过即便如此探险本身也很让我沉浸其中。而晒布,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可能是东校区宿舍楼对面的废弃教师宿舍,还有一个废弃的学生宿舍。

前阵子看到同学发的朋友圈,转发的一个学弟或学妹的公众号,也是记载了他[1]探索晒布。只可惜我没发现他对这两处地方的记载。

废弃教师宿舍似乎听 zf 讲过,但也印象不深了。里面记得有一盏灯是亮着的,不知道亮了多久,还可以关闭。然后第二次跟同学一起来时又发现灭掉了。里面杂草丛生,也不知道废弃了多久了,由于环境实在是恶劣,我也没能成功上楼探险过。

废弃学生宿舍历史就近的多,因为我记得外面还贴着抗疫时的宣传,而且还看到时间很近的公告。但即便如此依旧能感受到历史的沧桑感。这里就上楼探险过,不过没啥印象。

这样探险的乐趣,也囊括了沉浸在自己世界中的自娱自乐。例如就拿废弃教师宿舍举例,因为毗邻宿舍楼,即使是在人少的饭后,也偶尔会有人员经过,而我要去探索,势必在外界看来行迹诡秘,当然实际上肯定是没人鸟的,但这样有点「谍战」的气氛,还是让人血脉喷张的。进的时候要避开别人的视线,出去的时候还得观察外面的人,再若无其事地溜出来,想着想着嘴角不自觉上扬。

差点忘了回忆深中是干嘛了,是要和在南大进行对比。我在鼓楼校区呆了也快一年了,但也没进行过几次探险。进行还是进行过几次的,但是远不足以留下深刻的痕迹。

这是为什么呢?也许和我整日窝在宿舍也有关系,电脑将我牢牢地拴在了宿舍,几乎减少了一切不必要的外出,从而也就很可惜地,没有在学校里面历险。

Windows Terminal 更新

WT 更新(字体颜色、光标位置、截图失准)

这个好多,而且时间挺久了,现在可能都快下一次更新了。不过还是有必要一记的。

5.8 时,微软开发者博客发布了一篇博文 Windows Terminal Preview 1.21 Release,即 Windows Terminal Preview 发布新的版本了。

上大学,有更多时间投入到网络后,我也渐渐喜欢看一些软件的更新日志了,例如 Anki, AnkiDroid, VS Code, Windows Terminal 等。诚然里面很多技术性内容我并不清楚,但有时也确确实实能惊呼,「还有这种操作」。

在一众更新日志中,VS Code 和 Windows Terminal 的更新日志无疑是出众的,阅读起来非常惬意。

反正是在某天离散课刚开始不久(截图日期显示是在 5.9),刚刚打开 Vim 的我就发现了不对劲。

首先是发现拼音颜色变了,然后紧接着发现光标可以移动了。

这可以说是让我喜出望外,如果用过之前的 WT,就肯定知道这个问题。

除此之外还有自动跟随的拼音颜色,当然这个实际上很多情况比较鸡肋。

发现后我第一时间就猜测是更新了,于是上博客一看,果不其然。于是就在上课时间读起了更新内容。

在 IME Integration 部分就介绍了更新内容,说了「you can finally move the clause cursor during a composition」。

当然这还不够,博文只是简单介绍了一点比较显著的特性,于是我又去看了看 release note。在 note 里也找到了对应的 PR 和问题,之前我也没搜过这样的问题,好在是最后解决了。

军理

6.12-4. 最后一节军理课

军理这个我也不记得是要说啥了,那就随便谈点吧。

根据先后顺序,猜测一下。似乎是老师回来过了一次,然后说了自己可能后面不能来上课了,由其他老师代课什么的,具体也没听,因为我也因为惯性,课上写代码去了。

接着后面干脆就旷掉了,这学期后期才开始旷课,旷掉了军理、微经。奇怪的是思修明明签不了到(每次签到都是他们医学院内部的签到,我签不了。要签的话得每次找别人要一下码,试了一次感觉太麻烦了,而且组员也说应该无妨),但我还是一节没旷,虽然也是一节没听就是了。

最后一节课来听了,因为担心要划重点什么的,是之前那个联合国老师。全程听了,最后讲考试部分最无聊。果然这两个老师是军理这边难得可贵的老师,并不是偶然。

出于喜欢他们的课的原因,教学评估我唯一推荐了军理。只是这给当成了一个整体,我推荐的只是这两个老师罢了,其他的老师一概是不推荐的。

Java 急急急

电脑包带断(紧接着上面)

还有也是军理课上的。某次在军理课上写软工计作业,似乎是第二次 Java 作业,体会到了其他人学习新语言的感受。

Python 作业时,因为稍微学过,感觉还是蛮轻松的,但是到 Java 的的确确就急眼了,体现就是最后开了 Copilot。本来打算速速解决然后去做别的,结果一半都没完成。

然后同一节课,离开时发现电脑包断掉了。严格意义上不能叫断,而是「脱落」了,但节点处也确实是伤痕累累。现在出门背电脑包基本上还都要一只手提着了,不使力,但以防万一。

游泳

游泳实验

6.4-5. 游泳

游泳课后会多尿,我就在想,是游泳过程中吸了很多水导致的多尿,还是因为在水中抑制了汗腺蒸发这一排水方式,从而导致了尿液排水这种方式增强。

于是我就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当然也只是凑巧,反正就是可能忘带水了,渴了一上午,然后基本游泳前一直没进水,口干舌燥去游泳。游泳完后还是会有尿,饥渴感也减弱,因此我猜测是第一种可能。当然只是一个不严谨的小实验。

我也不记得提过没,游泳复苏初期,阻挡我游泳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胀气,然后想打嗝。这我也搜过了,跟游泳中吸气有关,没啥解决方法。但是随后我发现,越菜的时候收到的干扰越大,到课程后期,游的次数多了,遇到的次数也少了挺多。

游泳课的转折点是什么呢?应该是一节课,老师先教了一下不会游的,然后来看我们会游的的动作什么的(加上我一个滥竽充数的)。看着其他同学都先后游向对面,这岸的人数越来越少,我也只好豁出去了,想着就先不抬头,尽可能多冲一会,向老师表明我还是会动作的,只不过不会换气罢了。结果冲出去后不久,发现居然就能顺势换气了,我也就趁此机会游到了对面。

是我第一次到对岸啊。然后在对岸又墨迹了挺久,老师都走了后才试着游回去。这节课游了多少具体不记得了,但应该是 150m,我记得游到对岸后,胀气严重,最后放弃了游回去,上岸走了回去。

一次成功后,后面就是如鱼得水了,老师布置了节 800m 的任务,我也接下来一节课 300m, 600m 到最后一节课的 800m,最后终于达标。当然没完成老师也不知道。

某次课,老师按名册进行测试,我第一次游 50m 那次没按名册,老师就来看看。当时先热身了 100m,回来有点累,等人少了才开始游,算是顺利过关了。下节课签到后,发现老师在一些同学签到时会说点东西,才知道是说关于动作的事情,这么说我的动作还不错嘛,没跟我说。

最后一节课也没考试,按那次测试就行了,要补测自行找老师,其他人就快话自己游。因为游泳时间也不长,能游过去老师就给满了。

重新掌握技能后,游泳确实是让人身心放松。

不过隐约还是觉得自己的动作有点问题,因为说蛙泳不累,但我还是挺累的。看了看别人的动作,感觉自己使劲得多。而且看了自己以前游的视频(说起来我记错了,上一次是 17 年,不到十年),感觉很拼命的样子,不知道当时为啥能游那么长时间。

还有就是关于温度的,不动是最冷的。一游起来,完全在水中是最惬意的。还有就是原本我以为天热水温就会比较舒服,结果反而体感更冷了,反倒是某天冷了点,体感好多了(不过呆久了又感觉冷了)。

un

un (laugh)

写笔记时突然发现 uunn 很像,于是试了一下,过真如此。下面分别是 KaTeX\KaTeXLaTeX\LaTeX 的结果对比。

对比可以看出,还是有一点差异的,uu 会更窄一点,nn 宽一点。

sympy & Wolfram

真不知道这个有什么记录的必要。简而言之就是 WSL 更新后,Sympy 忘记装了,WolframEngine 忘记激活了,于是 snippets 就挂了。

不过 WolframEngine 一段时间后似乎又会需要激活,不知道契机是什么,反正前阵子又遇到了。

另外,实际体验 Sympy 比 Wolfram 好多了,速度快多了,Wolfram 太慢了。一开始我以为是 Windows 的问题,后面才发现 WSL 上也是一样的慢,并没有像 Castel 的演示一般迅速。

不过我还是用 Wolfram 比较多(其实都没怎么用),只有简单的加减乘除用 Sympy,因为我没学过 Sympy,Wolfram 虽然慢,但好歹我会一点稍微高级一点的函数调用。

柳絮

又是一个时效性很强的,没啥记录的必要的。当时走在路上经常有白色絮状物飘下来,即使戴着眼镜,偶然也会侵入眼中,很是难受。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就赐名移花接木「柳絮」吧。

不过记载后不久,就渐渐没感觉了,现在则是没遇到了。

Edge

Edge 更新时用不了

又是没事找事。已经写得很明白了,但其实我自己都忘记了。可能就是某次用 Edge 出现问题(具体什么问题也记不清了),去看了一下,果然发现 Edge 正在更新。

ChatGPT-4o & UI

AI 4o 想国内 UI

那阵子 OpenAI 推出了 4o,我也用了,感觉还不错,有一些地方,如图像识别挺让我惊喜的,但另外一些地方还是一样的低智。

不过也不知如何,联想到了 UI 界面。4o 更新后,UI 也似乎进行了更新,挺简约的,我很喜欢。

然后就想了一下 UI,发现国外这些 UI 确实是做的好,想了一下国内一些大网站的 UI,真的是不能比。

比如说微博和推特(现在叫 X,不过叫着别扭),我就确实更喜欢推特的界面。

再比如说 Telegram 和微信,虽然我很久没用 Telegram 了,但那残存的记忆还是足以暴杀微信的。不过这样太不公平点了,微信本来就这么烂。

百度也是一样。不过贴吧和 Reddit,虽然确实是更喜欢 Reddit,但那也是因为贴吧太烂,实际上 Reddit 也没感觉好到哪里去。知乎和 Quora 也差不多是这样。

这些差不多就是比较常用的国内大网站?上面的讨论都是基于我的 UI 喜好的。实际功能未必就如此鲜明,例如推特我找了半天没找到按时间正序逆序排列。

这有两种可能的影响因素,第一种当然就是国内这些大厂做的就是烂,让我恨铁不成钢。

还有一种因素就是国外主导了这种「理念」,我又深受这种理念的影响,因此会觉得国外的这些设计更好。也许有一部分这种因素的影响,不过我想前一种因素还是比较大头的。

当然国内也并非就没有好的,我也不是没见过国外做的一塌糊涂的,只不过这确实是我网上冲浪的一大感受。

突然想到没对比 YouTube,我想了想,应该是对标 B 站,应该还是 YouTube 略胜一筹。至于 N 站?2024 年了还在给 360P,我想没啥评价的必要,今天好像还看到新闻给黑客支付赎金,结果被得寸进尺。

国外的视频网站我用的不多,国内也基本用的就是 B 站。Netflix 没用过不予置评,国内的其他视频网站,像爱奇艺、腾讯视频什么的,不用,但见过,也是不行。

电池

重置后电量

本来想的是,重置后电量消耗似乎变慢,但是这个好像之前讲过。想了一下,记录时想的应该是设置里的「电源和电池」页。

重置前,点「电源和电池」页,会一直在那里徘徊,始终不显示内容,只有寥寥几次,才会在漫长的等待后显示。当时也搜索过,尝试过数种解决方案,当最终都是无功而返。不过重置后就没有这个问题了,挺不错的。

另外我也发现了,别管啥能效了,我就是开最佳性能,耗电都比之前少。何况我一个轻薄本,最佳性能耗能也是比不上其他的巨头。为何要牺牲掉自己的使用体验换取有没有丁点用甚至不知道有没有的节能呢?

但我有个很讨厌的点就是,一离开电源,Windows 就自动给我一些应用,如 Edge, Windows Terminal 限制了,导致使用时比较卡顿。Edge 重置前问题尤其严重,不过重置后问题轻微多了。

但是 Windows Terminal 问题就浮现了(这点重置前应该也有,只不过对比之下现在比较明显)。离散课插着电源,即使是超极长的笔记 jk 也健步如飞。然而微积分课没有电源,即使就是一个刚建没多久的笔记,也有肉眼可见的延迟。

这个问题尤其恶心,查了数次,都找不到解决方案。我只想对微软说,请把选择权交给用户。

Windows 沉重的历史包袱

W 旧应用右上角关闭(事件查看器)

Windows 11 很多地方改新 UI 了,但是功能反而倒退了。不过这里不是说这些的,是谈那些还没改新 UI 的,这些与 Windows 11 割裂感极强,也是 Windows 11 风评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

除了割裂感,还有操作上的不变。例如事件管理器,关闭按钮在右上角,但是把鼠标移动到屏幕最右上角点击后,会关掉下面一个的窗口,即关闭按钮和最右上角之间「有一点缝隙」。我已经屡遭其害了。

Clash

TUN 与新的网络图标(见 QQ)

TUN BT

TUN bilibili

23-1. 再开 TUN

qB 网卡

听说 Clash TUN 模式挺好,就启用了。不过为了避免 qB 耗我流量,在 qB 选项「高级」>「网络接口」中可以改成 WLAN。

启用 TUN 模式后,出现了一个我在笔记本电脑从未见过的网络图标,如上图。

另外网络图标也不能完全代表网络状况了,有时候显示无网络连接的地球图标,但是实际上还是能正常上网。

至于 TUN 模式有没有让我体验变好?我没啥感受,不过我记得最初尝试用 TUN 是因为遇到了什么问题,现在没有感觉,大抵是已经解决了?

至于和 B 站的关联,我已经记不清了。

31-2. Clash ipv6

我直接尝试过多次使用 IPv6,在网上搜寻各种相关资料,但由于我的网络知识匮乏,屡次尝试最终结果均以失败告终。

根据我查阅的网上的资料,似乎南大无线网络是不能使用 IPv6 的。于是我也就渐渐打消了这个念头。

不过五月底时不知如何,进了 IPv6 检测网站,惊奇地发现有 IPv6。

噢想到了,好像是进了一个高校 PT,即便不是本校也可以通过校园网 IPv6 进行申请,然后点进去发现注册界面可以正常显示,以往都是打都打不开的。

不过后面才发现这应该是 Clash 造就的,直连仍然是不行。

至于那个 PT,因为要求要的是校园网 IPv6,我的 IPv6 地址实际上并不是,因此也就不自不量力去碰壁了。

隐私窗口 IME

微软自家的东西相合性果然是好一点。微软的输入法在 Edge 隐私窗口不会有联想的内容,虽然其实我不太在意这个,反而导致我常常要额外选字。不知道其他的有没有这样的特性。

胜利!!!

刚刚闲着没事看了下朋友圈里老师转发的屏蔽的大佬,膜拜。然后去看了一下别的,终于出来啦!胜利,完全的胜利!!!

不写了,我现在太激动了,去分析一下(虽然说感觉分析不出什么)。

26 日

继续写,但是墨迹了蛮久。

QueenAnt

QueenAnt(心态炸了)

这个也是属于当时非常激动,但是现在看来也就不过如此的。

简单来说就是软工计 Python 项目作业,然后有一个测试点死活过不去,是 QueenAnt 的这个点,但是我反复看都没看出来问题。最后去找了对应的 Ok 程序,折腾了一会了解了一下怎么进行测试,测试后发现……

是我把 ant_contained 写成 contained_ant 了……

VS Code 还是不够智能啊(试了下 PyCharm 也不行)。

折腾这个 Ok 程序也折磨了我挺久。这个 Ok 程序不能直接用,查了一下 Python 3.12 会出问题,然后我又去弄虚拟环境什么啊,但是始终不成功,最后去装 Conda 了,也耗费了一定精力与时间。

朋友圈广告

这个很可惜,在某次不慎清除记录后(以往都是只清理一侧,但当时脑抽了,全清了。这个也许后面有记),把这个图片一起清掉了。

在朋友圈看到一个广告,具体内容不记得了,但是有几个不同阶段的同学在下面留言。他们可以说基本是八竿子打不着,但却能通过这个朋友圈广告,交汇在了一起,呈现在我面前,让我有一点触动。

知乎

知乎搜索

30-1. 知乎回答折叠

但动态可视

知乎这段时间发生了大变动。

我没有知乎账号,不过倒是经常看知乎的内容,不管是问题回答还是专栏文章,而且也不会自作主张地给我推荐一些内容,我只通过热榜了解一点时事。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还使用了一点插件优化体验。

不过那阵子,知乎的搜索功能用不了了,一搜索内容,就会自动跳转登录界面。

然后再过几天,搜索又能用了。中间的阶段其实我也记不太清了。反正就到了现在就是,搜索可以用(但好像有时也会抽风),但是长的回答、文章看不了,能看评论,一个问题只能看几个回答。

同时,知乎现在还频繁跳出验证。之前我是可以很长一段时间不用验证就能看,现在则是大概每天都要做那个验证码。

而且我还听说了,知乎关闭了 Google 对它的索引,我自己近期的使用体验告诉我确实如此,有关知乎的内容只会显示一个链接。

因此知乎对我来说已经是残废版了,最近也很少看了。

我倒也没啥不舍,在我看来现在的知乎除了部分纯粹知识性(如编程、数学等)内容(主要是文章)还算有精品,其他早已成为垃圾堆了,我指的就是时政类等方向。

只可惜那些精品了,我搜索时还是经常能拐进去了,现在就不行了。

但是还是有一个迂回的解决方案:首先文章或回答的作者不能关闭主页,然后可以根据发布时间,在回答页或文章页进行定位,找到那篇内容,然后就原地展开,这样就能看全文了。

按时间可行,我试过,但按赞数似乎不行。有一次我看了一篇文章,想继续看下去,赞数挺多的,但愣是按赞数排序找不到。最后我在按时间排序一百多页的文章中进行定位,花了一点时间才成功定位到那篇文章。

对于发布时间比较近,同时作者动态不频的情况,也可以直接在动态里进行查看。

总之,祝福知乎早日完蛋吧。

Zathura

https://www.reddit.com/r/linuxquestions/comments/1b94vic/anyone_else_has_this_problem_with_zathura_cant/ (0.5.5,两个月前,难怪更新后碰到…)(嗯…Changelog 有写,是我自己的锅)(补充资料,W3 Color:https://www.w3.org/TR/css-color-4/#hex-notation)

更新 Zathura 后遇到了下面的问题:

VimTeX 初次打开 PDF 时,会高亮光标对应的位置,但是这个高亮过头了,完全遮盖了内容,我也不知道下面的内容是否如意。

查了一下,在 Reddit 上找到了答案——Anyone else has this problem with zathura? Can't see highlighted text.

然后想着这种 Breaking Change 应该更新日志有写,去看了一下,果真如此

Remove highlight-transparency setting. Set the alpha component of highlight-color, highlight-active-color and highlight-fg instead.

所以换成了 RGBA 的格式

zathurarc
1
2
set highlight-color             "rgba(250, 189, 47, 0.5)" # bright:yellow
set highlight-active-color "rgba(254, 128, 25, 0.5)" # bright:orange

然后就正常了:

然后还找到了一个草案 CSS Color Module Level 4 - The RGB Hexadecimal Notations,对于带有 Alpha 通道的十六进制颜色表示法,格式为 #RRGGBBAA

剩下时间爽刷下饭视频了,下饭到挺晚,今天就写到这里吧,时间剩得比昨天多,写得比昨天少。

27 日

餐车

20-1. 餐车降价但失奶

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喝奶了

520 那天吃午饭,惊奇的发现餐车降价了,两个套餐各降价一块钱了,心中还感慨校庆做了点人事。

结果回宿舍途中感觉不对劲,赶忙看一看袋子,果然发现奶没了。我宁可多付一块钱,也不要剥夺我的奶,毕竟正如当时记录的那样,「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喝奶了」,尤其是冻的。当然后面还要提一下奶的问题。

本以为后面都变成那样了,还有点郁郁寡欢,不过现在看来似乎只有当天如此,也就是说就在校庆日不干人事。

24-1. 双奶

某次买完后没有奶了,依稀听见对方说下次多拿一个什么的。其实我没听完整,但猜测意思是让我下次多拿一个。

但第二天中午去,由于我不敢肯定就没有开口问,也果然没给我。不过到了晚上时,就给了我两个奶,真不错。

后面六月也有一点记载有关餐车的事情,一起说了。

6-2. 奶变香蕉了,悲

还以为是加了香蕉

7-1. 冻香蕉

那几天酸奶变成香蕉了,甚至第二天还是冻的。那几天都是香蕉。

其实有香蕉不错的,我蛮久没吃香蕉了,只不过不希望奶和香蕉是替代关系,而是希望是互补关系,哪怕涨下价。

13-3. 彻底变水果了似乎

后面换成了一种果子,我不认识,但也挺不错的。然后接连几天都是这样,我就以为不再有奶了。不过后面又有了,只是跟之前的不一样了,也不错。

手表充电

20-1. 每天和手表斗智斗勇。。。

由于猜测是我经常让手表蒸桑拿才导致了它的差点退休,现在洗澡前摘下了手表。而且手表需要充电,这个时候正好可以拿来充电,这样就不用耽误其他时间的正常记录了。

然而设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每次洗澡前摘下手表,都要和手表斗智斗勇。因为手表一贴上充电器,手表会闪亮一下充电界面,然后回到主界面,具有丰富经验的我知道,这是没充上电的症状,充上电的应该是持续显示充电界面直至黑屏,并不会回到主界面。

这个经验的得来自然是经过数次充了蛮长一段时间,结果电量还是不变的惨痛教训得来的。

因此我需要不断给它摘下放回、微小扰动、稍稍旋转等等,来让它「对上」,这往往需要消耗一段时间,让我身心俱疲。

不堪其扰的我也尝试过多种方法,曾经拿剪刀刮过接口,再试就可以了,因此后面不行时又常常会用剪刀再试试,不过都没再成功,也渐渐放弃了这种「仪式」。还有其他的挣扎,不过可能给我淡忘了。

就这样的,时间来到了六月。

8-4. 我斗了这么久居然是线的问题?

似乎不是哎

一天晚上,我在苦苦尝试许久仍未果后,突发奇想,这会不会是这根线的问题呢[2]

于是我将充电器从短线换到长线,再把手表放上去,结果一下子就成功充上了电。

顿时我欣喜若狂,感觉已经发现了充电不成功的原因所在,而短线可以继续给手机充电,就打算将长线赐给手表,而手机的御用充电线改为短线。

12-3. 难道是正反?

正如上面的备注,后面我发现似乎并不是线的问题。

然后我又尝试了将充电器正反对调,似乎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了。

时至今日,要是迟迟充不上电我就会将接口对调,此时再尝试几次往往就可行了。需要尝试的时间也往往比之前少不少,因此我也倾向于这就是答案了。

今天洗澡前又试了一下,应该还是与线有关,短线正反都不太行,长线摆弄了几下就可以了。

OneDrive & SeaDrive

21-1. 转移 OneDrive 复制空间不足

果不其然,OneDrive 再砍一刀,把 1T 那个也砍到了 100G,所以说其实我之前白迁移了。

剩下的近 900G,即便是再忍痛割爱丢掉一点收藏,也是两个 OneDrive 远无法容纳的。

于是决定仅拿它容纳收藏中的一部分,占差不多 95G。剩下的就直接全部存在硬盘里。而另一个 OneDrive 仍然作为文档数据什么的存储。

不过虽然只有不到 100G,但是还是超容量了,即使我删掉修改记录、清空回收站后还是会超过,于是就摆烂了,随便你吧。

最爱我的就是你了,每天三点多准时给我发邮件,风雨兼程,无一天例外。每天点进 Outlook 终于有事情做了,那就是处理掉你对我的思慕之情。

在上面这个链接知道了历史记录也会造成体积问题。不过我也无能为力了,里面收藏都是不动的,好像也弄过这个历史版本的数量,不知道为何还会有历史版本问题。

还有迁移的事情。可以看出当时有很多都没留在本地,要实现迁移还得下回本地,但当时其实容量不够,这也是必须再次忍痛割爱的一个原因。

我选择的是割爱完后,全部下下来,再进行迁移。而且并不是全部保留在移动固态硬盘中,而是决定存在移动机械硬盘(这机械硬盘陪了我六年以上了,只能寄希望于它不会突然寄了吧),只有还存在 OneDrive 的那个收藏和一个比较新的收藏及与它关联的就收藏还留在固态硬盘中。

实际执行过程中才发现一个问题,全部下下来后,我要剪贴到 OneDrive 外面来,照理来说这就是一个重新定向的问题,结果不知为何 Windows 提示容量不足以复制,所以说 Windows 是先复制再删除的吗?

我感觉不是,应该是介于重新定向和复制再删除之间,否则就不会出现同盘剪贴会比异盘快的现象了。

最后解决方案就是分拆,大文件夹无法直接剪贴,就进入其中,多次剪贴。

最初存储收藏便是在机械硬盘,后面有了 5T OneDrive 渐渐迁移到了固态硬盘,但是还是在机械硬盘中存了一份。由于存的内容相同,因此我迁移并非是将固态硬盘中的收藏剪贴到机械硬盘中,而是将固态硬盘中重复的收藏删除(这发生在迁出 OneDrive 之后,因为这个打算是后面才决定的)。

但其实我的收藏也并非就是博物馆里的文物,纹丝不动的。其实也做过一点更改。因此删除过程中我也进行了简单的比对,再执行删除。

目前看来还是没啥问题的,但是还是造成了一个「悲剧」,不过这个悲剧却因为我的杂七杂八的事情记得太多而挽救回来了,这个后面再说。

22-4. SeaDrive

OneDrive 再削弱后,突然想到上个学期的时候,在群里好像看见过南大云盘扩容的消息,于是花了点时间弄了一下 SeaDrive。

由于 OneDrive 的原因,SeaDrive 也选择的是挂载盘模式。扩容后容量变成 300G,但我也不打算将收藏迁入了。

当初 6T 的时候我还真看不上这 300G,5% 都占不到。1.1T 的时候也没有想过,等到现在只有 200G 了,才跑来求这 300G,感慨。

不过也有打算这 300G 用来存新收藏,夹缝中还可以继续存资料数据。

浮动砖块

去丢垃圾的垃圾桶那边有砖块是不稳的,下雨天踩上去会有水溅上来。去逸夫馆的小路上也有这个问题。

EL

25-2. GitHub Support 删除信息

这个其实在「EL 项目作品『春紛 Bloomink』记录」这篇博文有所记录了,不过这里是更详细的内容。

这个意外明天再记录吧。

22-3. 清了历史记录……

28 日又摆了,再说吧。

28 日

规划

进了个新生咨询群,刚刚看到一个准大一(也未必是南大的,可能只是来咨询的)问某专业卷不卷,保研率高不高,再次让我感慨不已,怎么这么多人都规划到这么长远。

现在的我连学制还没搞明白,什么保研保研也才是大学后听周围人反复提及的,但我自己又从未关心过。

其实我是很怀疑这么多人如此关心保研,但是四年后真的就有那么多人坚定走了这一条路吗?还是随波逐流,别人在忧虑这个,也跟着忧虑,别人在关心那个,也随之关心。

当然像我这样皆不过问也是不可取的,因此越发觉得我能来这里实在是太幸运了,丝毫没有专业上的苦恼与不快,我爱着我所学的,并沉浸其中。

我未来的出路,现在也是没有想法的。我向来都是走一步看一步,因此让我规划四年后三年后的人生还是过于虚幻了,我确实是一头雾水。

我在想,这会不会是「选择大于努力」的一种体现?将很多时间精力投入到对「选择」的钻研当中,想要轻松一点、别太卷、高工资、保研什么乱七八糟的,不想在一条泥泞小道上苦苦挣扎。

这固然没什么问题,但随着我了解到很多以前从未了解过的职业,又感觉到人的数量是如此稀少后,觉得这样又不太行了。毕竟如果人人都跟随大流,去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令人羡慕到流口水的职业」,那如何才有坚守本心,投身其它也不可或缺的事业的人呢?

不过站在我的角度进行说教似乎有点「何不食肉糜」的感觉,毕竟我也算是爱好与专业重合度较高了,并不能体会到那些无法从事自己真心热爱的事业的人,或者是内心迷茫没有方向的人的挣扎。

就这样吧,也许三年后我也会有更深刻的体会与理解,毕竟我这个爱好其实只发展了三年多罢了。


  1. 以前我不知道是男是女(我对性别的看法,简而言之就是正常性别有且仅有男女两种,但总共有三种性别,第三种就是病态的性别,由于先天疾病等因素造成的非正常性别,如超雄等)或不愿透露性别时,会用「Ta」,但是太不伦不类了,而且「他」本来就可以指代不清楚性别的,因此一概用「他」。 ↩︎

  2. 用了两根线,一根长线一根短线。长线一般用来给手机、耳机充电,短线连着手表充电器,用来给手表充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