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应用
空间曲线的切线与法平面
类似地,有
设有空间曲线 C,P0 是曲线 C 上一定点,P 是曲线上的动点,作割线 P0P,当 P 沿着曲线 C 无限地接近 P0 时,若割线 P0P 的极限位置存在,对应的直线记为 L,我们称直线 L 为曲线 C 在点 P0 的切线。
通过点 P0 且与切线 L 垂直的平面, 称为曲线 C 在点 P0 的法平面。切线 L 的方向向量称为曲线 C 在点 P0 的切向量。
设空间曲线 C 的参数方程为
⎩⎨⎧xyz=φ(t)=ψ(t)=ω(t),t∈[a,b]
这里 φ(t),ψ(t),ω(t) 在 t=t0 处皆可导,且 φ′(t0),ψ′(t0),ω′(t0) 不全为 0,则曲线 C 在点 P0 处的切向量为
(φ′(t0),ψ′(t0),ω′(t0))
曲线 C 在点 P0 处的法平面为
φ′(t0)(x−φ(t0))+ψ′(t0)(y−ψ(t0))+ω′(t0)(z−ω(t0))=0
设空间曲线 C 一般方程为
{F(x,y,z)H(x,y,z)=0,=0
这里 F,H 连续可微,且 D(y,z)D(F,H),D(z,x)D(F,H),D(x,y)D(F,H) 不全为 0,则化为参数方程有
⎩⎨⎧xyz=φ(t)=ψ(t)=ω(t)
有关于 t 恒等式
⎩⎨⎧F(φ(t),ψ(t),ω(t))H(φ(t),ψ(t),ω(t))=0,=0
对 t 求全导数有
{Fx′φ′(t)+Fy′ψ′(t)+Fz′ω′(t)Hx′φ′(t)+Hy′ψ′(t)+Hz′ω′(t)=0,=0
记
{n1n2=(Fx′,Fy′,Fz′),=(Hx′,Hy′,Hz′)
则切向量与 n1×n2 平行,其中
n1×n2=(D(y,z)D(F,H),D(z,x)D(F,H),D(x,y)D(F,H))
切向量可取
(D(y,z)D(F,H)P0,D(z,x)D(F,H)P0,D(x,y)D(F,H)P0)
曲线 C 在点 P0 处的法平面为
D(y,z)D(F,H)P0(x−x0)+D(z,x)D(F,H)P0(y−y0)+D(x,y)D(F,H)P0(z−z0)=0
或表示为
x−x0Fx′(P0)Hx′(P0)y−y0Fy′(P0)Hy′(P0)z−z0Fz′(P0)Hz′(P0)=0
空间曲面的切平面与法线
设有空间曲面 S,P0 是曲面 S 上一定点,C 是曲面 S 上通过点 P0 的任意一条光滑曲线,如果曲线 C 在点 P0 的切线总保持在某一平面 Π 上,则称平面 Π 为曲面 S 在点 P0 的切平面。通过点 P0 且与切平面 Π 垂直的直线称为曲面 S 在点 P0 的法线。切平面 Π 的法向量称为曲面 S 在点 P0 的法向量。
设空间曲面 S 一般式方程为
F(x,y,z)=0
这里 F 连续可微,且 Fx′,Fy′,Fz′ 不全为 0。
在 S 上任取通过 P0 的一条光滑曲线 C,设 C 的参数方程为
⎩⎨⎧xyz=φ(t)=ψ(t)=ω(t)
则有恒等式
F(φ(t),ψ(t),ω(t))≡0
对 t 求全导数有
Fx′φ′(t)+Fy′ψ′(t)+Fz′ω′(t)=0
也就是说,切向量 r′=(φ′(t),ψ′(t),ω′(t))⊥n,其中
n=(Fx′,Fy′,Fz′)
所以 n 是空间曲面 S 在 P0 的法向量,切平面的方程为
Fx′(P0)(x−x0)+Fy′(P0)(y−y0)+Fz′(P0)(z−z0)=0
法线方程为
Fx′(P0)x−x0=Fy′(P0)y−y0=Fz′(P0)z−z0
设空间曲面 S 的参数方程为
⎩⎨⎧xyz=x(u,v)=y(u,v)=z(u,v)
则有恒等式
F(x(u,v),y(u,v),z(u,v))≡0
分别对 u,v 求偏导得
{Fx′xu′+Fy′yu′+Fz′zu′Fx′xv′+Fy′yv′+Fz′zv′=0,=0
记
r(u,v)=(x(u,v),y(u,v),z(u,v))
则 S 的法向量 n=(Fx′,Fy′,Fz′) 有 n⊥ru′,n⊥rv′,从而 n 与 ru′×rv′ 平行,其中
ru′×rv′=(A,B,C)=(D(u,v)D(y,z),D(u,v)D(z,x),D(u,v)D(x,y))
法向量可取
(A(u0,v0),B(u0,v0),C(u0,v0))
切平面方程为
A(u0,v0)(x−x0)+B(u0,v0)(y−y0)+C(u0,v0)(z−z0)=0
或
x−x0xu′(u0,v0)xv′(u0,v0)y−y0yu′(u0,v0)yv′(u0,v0)z−z0zu′(u0,v0)zv′(u0,v0)=0
法线方程为
A(u0,v0)x−x0=B(u0,v0)y−y0=C(u0,v0)z−z0
极值
极值定义与一元函数类似,懒得写了。
极值的必要条件
设函数 f(x,y) 在 (x0,y0) 可偏导,且 f(x0,y0) 是 f 的极值,则
fx′(x0,y0)=fy′(x0,y0)=0
同样也可以定义驻点,即使
fx′(x0,y0)=fy′(x0,y0)=0
的点 (x0,y0)。
对于 n 元函数
f(x1,⋯,xn)
黑塞矩阵 Hij(f)=[∂xixj∂2f],即
H(f)=∂x12∂2f⋮∂xnx1∂2f⋯⋱⋯∂x1xn∂2f⋮∂xn2∂2f
显然 H(f) 是一个 n×n 的对称矩阵(当 f 有 n 个偏导连续性时)。
而且有
H(f)=J(∇f)⊺
即函数的黑塞矩阵是其梯度的雅可比矩阵的转置。
极值判别法
设 a=(a1,⋯,an)∈Rn,函数 f(x)=f(x1,⋯,xn) 在 a 的某邻域二阶连续可微,且 ∇f(a)=0(即 fxi′(a)=0(1⩽i⩽n)),设函数 f 的黑塞矩阵为 H(f(x)),则
- 若 H(f(a)) 是正定矩阵,则 f 在 a 处取得严格极小值;
- 若 H(f(a)) 是负定矩阵,则 f 在 a 处取得严格极大值;
- 若 H(f(a)) 是不定矩阵,则 f 在 a 处不取极值。
设 P0(x0,y0)∈R2,G=Nδ(P0),函数 f 在 G 内二阶连续可微,且 fx′(x0,y0)=fy′(x0,y0)=0,则黑塞矩阵
[ABBC]=[fxx′′(x0,y0)fyx′′(x0,y0)fxy′′(x0,y0)fyy′′(x0,y0)]
- 若 B2−AC<0,A>0,则 f 在 P0 处取得严格极小值;
- 若 B2−AC<0,A<0,则 f 在 P0 处取得严格极大值;
- 若 B2−AC>0,则 f 在 P0 处不取极值;
- 若 B2−AC=0,则 f 不一定在 P0 处取得极值。
设 n 元函数 f(x)=f(x1,⋯,xn),其 a 处泰勒公式为
f(x)=f(a)+∇f(a)⋅h+21h⊺H(f(a+θh))h,h=x−a,θ∈(0,1)
若在 a 处 ∇f(a)=0,且 H(f(a)) 是正定矩阵,则 f(x) 在 a 处取得严格极小值。
由于线代已经忘光了,上面的就懒得写推导过程了。
条件极值
拉格朗日乘子法
函数 f(x1,⋯,xn) 在满足约束条件 φi(x1,⋯,xn)=0(i=1,⋯m;m<n) 下的极值问题,可归结为对拉格朗日函数
L(x1,⋯,xn,λ1,⋯,λm)=f(x1,⋯,xn)+i=1∑mλiφi(x1,⋯,xn)
求普通(无约束)函数极值的问题。其中 λi 为拉格朗日乘子。
通过一个简单的情形,理解一下内涵。令 n=3,m=1,则为函数 f(x,y,z) 在约束条件 φ(x,y,z)=0 下的极值问题。
f(x,y,z) 相当于空间中无数个(f(x,y,z)=k 才确定了是哪一个)曲面 Σ,对任意极值点 P∈Σ,有经过 P 的 Σ 的切向量 v∈R3,则有 ∇f(P)⋅v=0(否则沿 v 方向的方向导数不为 0,P 邻域沿 v 方向上 f 会增大或减小,不再是极值)。同理 ∇φ(P)⋅v=0,也就是说 ∇f(P)//∇φ(P),即存在 λ 使得 ∇f(P)+λ∇φ(P)=∇(f+λφ)(P)=0。
此时构造拉格朗日函数 L(x,y,z,λ)=f(x,y,z)+λφ(x,y,z),则 ∇L(P)=0,即 P 是 L 的驻点。
然后是课本上的这种情形的严格证明。
设函数 f(x,y,z),φ(x,y,z) 连续可微,且 φz′=0,设函数 f(x,y,z) 在满足约束方程 φ(x,y,z)=0 的条件极值在点 P0(x0,y0,z0) 处取得,令
L(x,y,z,λ)=f(x,y,z)+λφ(x,y,z)
则 P0 满足方程组
⎩⎨⎧Lx′(P0)Ly′(P0)Lz′(P0)Lλ′(P0)=fx′(P0)+λφx′(P0)=fy′(P0)+λφy′(P0)=fz′(P0)+λφz′(P0)=φ(P0)=0=0=0=0
证明:
既然 f 在 P0 取得条件极值,首先有
φ(P0)=0
因为 φz′(P0)=0,隐函数存在定理知存在 (x0,y0) 的邻域 U 使得 φ(x,y,z)=0 有唯一解 z=z(x,y),同时
z0=z(x0,y0),φ(x,y,z(x,y))=0,∀(x,y)∈Uzx′(x0,y0)=−φz′(P0)φx′(P0),zy′(x0,y0)=−φz′(P0)φy′(P0)(1)
由于 f(x,y,z(x,y)) 在 (x0,y0) 取得极值,所以
{fx′(P0)+fz′(P0)zx′(x0,y0)fy′(P0)+fz′(P0)zy′(x0,y0)=0=0
代入 (1) 式,得
⎩⎨⎧fx′(P0)−φz′(P0)1fz′(P0)φx′(P0)fy′(P0)−φz′(P0)1fz′(P0)φy′(P0)=0=0
记 λ=−φz′(P0)fz′(P0),则有
⎩⎨⎧fx′(P0)+λφx′(P0)fy′(P0)+λφy′(P0)fz′(P0)+λφz′(P0)φ(P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