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8 月记事板
1 日
十一点多了,乒乓在第二局正激烈,感觉要是先去洗澡再回来可能今天写不完,所以就边写了。
张本有点厉害啊,第一局直接 10:1 吓呆了我,现在心有点慌慌,第二局现在 9:9。
今天就又是看奥运的一天,完了,11:9 了,先失两局。
说回奥运,凌晨背完 Anki 一个没忍住,去看了体操男子全能,本来打算看一半就去睡觉,但还是看完了。前面一大半我基本是在官网看比分,不敢点进去看,体操看得真的心脏受不了。后面最后一轮还是去看了,中国选手表演时我是真的心悬到嗓子眼,祈祷顺利完成。最后等张的分数时也是一直不停念叨着 15 15 15。真的可惜,张要是一开始自由操没失误的话就能夺冠了,而且张预赛单杠也有 15+,结果最后只有 14.633 也很遗憾。我不禁想,要是前几天男团夺冠了,今天运动员们是不是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压力了,也许今天也能夺冠了。
好,这局先 6:0[1],加油!
可能体操后有点失落(也是有点借口),又去看了点别的,再来看了中国队的游泳(非决赛),只不过看了有中国队的决赛要四点多,感觉要真等那时我就要升天了,于是大概三点半左右往后就去睡了。我现在已经是进入到了东四区作息。
结果就是这没看的拿了金牌,游泳的第一枚,太棒了!
下午还先看了个男子竞走,竞走看着也是真的累,姿势也感觉很怪。后面女子竞走也看了,断层领先优势夺冠(虽然后期后面大幅度缩小领先时间时还是很紧张的)。
步枪三姿也看了,还是完整地看了,见证收金!
乒乓不多说了,好,刚刚第四局 11:7 拿下,这局一度落后,着实紧张,现在回到同一起跑线了,而且我们气势正足。另外乒乓女单孙第三局差点打成羽毛球赛了,互换赛点着实紧张万分,不过因为我也没仔细看倒没之前那么有紧张感。
然后又是看网球,时间又提前了,而且对手世界第一,想着希望不大,希望能争个铜牌,结果第一盘 6:2 拿下,顿时觉得又有希望了,然而第二盘给两次破发 0:4。差不多此时也是羽毛球比较胶着的战局。结果呢,也是回敬两个破发,扳平比分 4:4。都保发后再度破发 6:5 领先,然后发球局又在对方先拿到破发点时拿下比赛,真的太激动了!创造了历史!而且经过几天的高强度鏖战,2:0 就战胜了世界第一,怎能不让人激动?!后面才知道对战历史六战六败,今日一雪前耻,而且似乎还终结了对手红土二十三连胜(具体数字不记得了),真的无敌了!后面混双也挺入决赛,我看网球博主开心得要过年了。为了更好的结局,我就不毒奶了。
有点墨迹了,快过十二点了,我得快点写完了。说话间第五局 3:9 落后了,紧张,虽然没在看。第五局失了,有点危啊。
先这样,快十二点了,我交一下博,第六局就不看了,希望回来时是逆转取胜,建军节给我国运动员加个 buff 吧!
12 日
奥运
转眼间就闭幕了,在月初过后几天都还有在看比赛,不过正所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骄兵必败,体现出盛者必衰的至理」,我的热情很难长时间高涨,不止在学习、看奥运,在其他方面也一样,后面会谈。总之后面就变成「云看奥运」了,较少去咪咕看比赛,更多的只是在副屏看实时数据,「云」看奥运,因此其实也错过了不少很宝贵的时刻。当然即便如此,夜也是照熬(毕竟只是不看视频,数据还是关注的)。
那么从哪里开始回顾呢?就从没讲完的乒乓男单开始,照着奖牌榜和赛程回顾一下吧,不过时间也挺长了,自然也会有挺多疏漏。
2 号的两个金牌——跳水双人三米板和羽毛球混双都大致看了,跳水那个着实吓人,真没想到墨西哥这么厉害,险胜两分,英国也不差,好在最后一跳 3.9 难度稳住了,还是拿下了这一枚金牌,也是包揽跳水金牌的关键一步。这枚跳水金牌才让我开始意识到中国跳水(至少在男子方面)也并非是无敌的,所以说这一届的八枚全包揽才更显得来之不易。羽毛球倒没啥好说的,碾压夺冠。
还有蹦床,本来看预赛一个第一一个第三感觉比较稳的,不过决赛不知怎得没看,但是没想到双保险失效了。另外原来决赛是一次定胜负?我记得东京奥运会夺冠时我也看了,以为是两跳,不过查了一下估计是把东京预赛记混了。但其实感觉不太合理。
男子蹦床简单看了一下,白俄的选手真是统治级别的实力,能拿银铜也非常不错了。
网球混双也是太晚了,而且之前的比赛也没看,就没去关注了。第二天看发现没大宣传,一查果然是银牌,有点可惜,主要是去看了下细节才发现最终抢十(跟单打不一样哎)是从 8:6 被逆转转到 8:10 的。
乒乓女单没看,因为是内战,而且之前看了不少了,要去给予其他赛事多点关注,但是还是有了解一些状况,没想到本应该是喜气洋洋地包揽了金银,没想到这场决赛内战竟能分裂观众,在网上引起剧烈的争吵,范围之广,在集市上时隔数日都有人挑起战火。结果也算是让我意外的,毕竟我不懂乒乓(既不打也不看),但是平时新闻偶尔也会看看,听着比较专业的人的见解,自然认为孙拿下不成问题,不过陈卫冕成功,倒也是值得恭喜,也是给很多不明所以的观众提气。不过这枚金牌可能是所有金牌中气氛最低沉的一个了,我是真没想到为国争光的运动员们竟能获得如此的待遇。
羽毛球女双没看,因为也是内战,稍微瞥了眼,气氛明显好挺多。
然后就是网球女单决赛了,这个真是不得不看,毕竟郑杀出一条血路也算是我一路见证了的,为此还特意推掉了原本的计划(主要是一开始说的是六点,没想到是六点后第三场)。当时已经半决赛力克世界第一,而且决赛对手种子位更后,所以其实抱着期待,只不过不敢说出来怕希望落空,不过现在可以大声骄傲地喊出来了,郑钦文是冠军!
比赛时隔已久了,当时的细节也未必能回想起来,尤其是每局的细节,我尽力回忆吧。开局先破发很是振奋人心,第一盘因为我时间安排不太到位,有两局没看到,不过双方都是保发。随后又接连破发,6:2 拿下了第一盘,开了个好头,当时真的是激动万分,难道说,难道说,虽然心潮澎湃,但也还不敢早早就开香槟,继续看第二盘。
第二盘也是先破对手,不过很快被回敬,接下来就是僵持到 3:3,本以为大概要这样持续到抢七了,结果下一把发球局先 40:0 拿到三个局点,结果对方连追三分扳平,差点以为要给破发了,紧张不已,好在最后还是惊险保发。保发后 40:15 拿到两个破发点,难道说,胜利就在今日?然而比赛跌宕起伏,刺激万分,对方还是连救了这两个破发点后,又化解了一个破发点,好在天命在我,最终还是成功破发,基本就书写了结局。最后一局发球局,也是砍瓜切菜拿下了对手,郑躺在红土场上,全体观众也是尽情欢呼,真的是热泪盈眶。那场比赛后几个小时热血仍在沸腾,久久不能平息。如果要选整个奥运的我认为的最佳比赛(自然只能从我实时关注的中选,回看没那个劲),我本想选这一场,但如果选这一场,从比分上来看似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取胜,仿佛掩盖住了之前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因此我有点难以抉择。但是如果是选女运动员的话,那郑钦文当之无愧,无出其右,甚至可以把女去掉。
男乒单打决赛没看比赛,但是最后几局看了比分,挺胶着的。
还有羽毛球男双,只稍微看了看后面两局。本来没打算看的,后面知道对面是台独才看了的。一开始去 YouTube 上看没看到,后面才发现央视有播。真的是可惜了。不过比赛中我还在想现在的技术原来还不足以让每一球的判罚都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标杆吗,挑战次数有限制我很能理解,毕竟避免选手干扰比赛进程与节奏,但是一旦挑战次数用完,那岂不是任由裁判宰割[2]?一开始鹰眼回看落点我还以为是羽毛球内部植入了什么装置之类的,不过后面了解到原来是高速摄影机,然后分析出落点这样?怎么说呢,有点大跌眼镜。
羽毛球引起的失落的心情,在游泳给平复了。先是之前没提到的游泳男自 100m,潘斩金,这个当时因为太晚了,就没去看。回看时虽然看到潘领先对手一个身位,但是却并没有非常激动,也许是因为回看时已经知道了结果,并不意外吧。但是呢直播看了下男子 4x100 混合泳,这才真的是刺激与兴奋。保持着一个身位领先优势直到我们的弱棒第三棒,眼睁睁地看着被一步步地反超到差不多落后一个身位,这时候心情是有点低落的,然后潘展乐上了,肉眼可见地将之前失去的优势再次夺回来,现在重新回看都很难再现当时激烈跳动的心脏了。
当时比完后真的心里面就只有一个念头——潘展乐是神!因此,在上面选了郑钦文作为我认为的最佳女运动员外,男运动员我选择潘展乐。这两个运动员应该也是这几篇关于奥运的记录中唯二出现的完整人名,其他都是姓,因为名字难打,只打姓比较方便,但是对于他们两个,必须得打全名以表示额外的敬意!
女子那边也看了,美国断层的优势啊,有点可惜最后没能反超澳大利亚,拿到铜牌,也算不错。游泳队收官,金牌好像比去年少一枚,但是纯数量好像挺多的,再加上两枚沉甸甸的金牌(而且潘展乐都是第一功臣),也算是强有力地回应了游泳队出师不利后的碎语了。
手枪速射没看。羽毛球女单半决赛看了点,一点进去发现碾压局,只不过我们是被碾压的一方,感觉希望不大,结果对方受伤伤退了,只能感慨运气不错,以及为对手感到惋惜。决赛也简单看了下,也是打不过。
体操都没看,因为都不敢看了。不过平衡木这个,原来都已经是这么早以前的了啊,难道是我脑子坏掉了,对时间的感知出现了问题吗。没看但是关注新闻也知道各种掉木,甚至美国那个顶级选手都失误了(再加上后面的自由操,失二金)。
铁饼、跳水都稍微看了下。女子跳水相较于男子来说,优势比较断层,所以说倒也没什么波澜。
举重除了最后一金外没看,都只看了官网上的数字。另外石真可惜,抓举 10kg 的优势,本以为金牌稳稳当当,没想到挺举没有成绩,后面查了消息才知道原来是有伤,带伤出征也没有办法呀。
花样游泳断层领先,创历史夺冠。但我也没看,也只是关注了数字。后面简单瞥了下视频,其实感觉挺有意思的,只可惜回看没有那种感觉了,就也不打算回看了。
女子三米板跳水也才发现即使是女子,也可能出现失误,从而错失掉断层的优势的。但是又厉害在能及时调整,一路反追,回到铜牌的位置。
皮划艇没关注,乒乓简单看了眼,三个 3:2 还是挺惊心动魄的。
女子曲棍球一直没关注,决赛两节后发现 1:0 领先后才去看的,可惜第四节就给扳平了,点球也打不过,有点遗憾,不过比起小组赛成绩,这战绩很不错了。另外虽然一直没看过,但是冬奥时看过冰球,也大概猜得出来,所以也就没去看了,其实我感觉冰球更有意思点,速度更快。
霹雳舞这名字一听就不太感兴趣,不过因为有中国选手还是打算看,结果咪咕央视都没有。
翻着奖牌榜,想到可能忘记女排了。女排小组赛第一场战胜的美国走到了最后拿了银牌,反而我们淘汰赛第一场被土耳其击败无缘奖牌,这是什么曲棍球逆剧本。打土耳其也看了,对手那个古巴人是真的厉害啊,看到她杀我就心惊胆颤,势不可挡。尽管如此还是苦战到了最后一局,第四局还一度大比分领先让我看到了点希望(最多十分领先,结果给对手后面一路追来,挺吓人的),而且即使被大比分领先还是能一口一口咬回来,还是很动人的比赛。另外排球判罚的观点我也与羽毛球一致,应当逐渐将人退出。
拳击、跆拳道、柔道这些是属于听名字就提不起兴致的,也都是没看。
艺术体操这属于意外之喜。我云看的方式就是把名字感兴趣、有中国选手参与的比赛的实时数据打开在副屏,正屏干别的,偶尔看看比赛进度。看预赛第五,差距也不小,想着尽量争个牌吧。结果第一轮后拿了第一,几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又出现了失误,大有争冠希望,第二轮虽然依旧没看视频(体操类已经有阴影了,虽然不是竞技体操,不会那么「恐怖」,但是我一看到失误就会揪心,干脆都不看了),但是更专注地关注了分数,还一边计算着对手要额外多得多少分估摸着能否夺冠。最后以色列表演时,算着分差感觉稳的,即便如此还是很紧张地等着界面刷新。后面也是简单瞥了下其中一个表演,很好看啊,说起来纯欣赏的话比竞体好多了,只不过体操我现在是真不敢看,而且回看又没味了,只能说是可惜了,要是热情还在的话,必然是不会错过这个历史性的时刻的。
男子十米台跳水也是惊心动魄,即使是只看数字也是紧张。应该算是跳水赢得最困难的一枚金牌?虽然说看起来是领先了 40 分夺冠,但那个日本选手发挥真是完美,要不是那个 3.4 的大失误(我也稍微看了下直播,看到了),金牌归属就真的不好说了。而且也是第一次见到跳水我国选手垫底的。不过也了解了下是有伤,也是可惜,无法苛责的。
基本也讲完了?肯定有讲漏的,不过也就这样吧。
收官战女篮我也有看,其实我是不看篮球的,篮球跟拳击那些属于是我一听名字就不想看的,兴趣在 0,其他项目算是各有各的基础兴趣,因此我也会稍微看看比分。主要是闭幕前一两天就开始激烈地看着分析,算着夺金点,最后可以说预期中的都拿下了,拿到了四十枚,因此女篮这场收官战也就决定着老美能否最后反杀了。于是我也看了看比分,即便赛前都说美女篮统治级别的表现,可以直接将金牌颁给她们。
本来要是没悬念一边倒我倒也就中间就不看了,不过法女篮倒也顽强,一度给人带来希望,第三节甚至最多领先十分,只可惜后面很快给反超。到最后一分惜败,给这场奥运划上了一个句号。
我个人对中国奥运团队表现自然是非常满意的,出现了很多意外之喜,而且金牌数也出乎意料,以 40 枚结束巴黎之旅。最后虽然仍屈居美国之下,但也并未有什么负面情绪在,毕竟追赶者的心理自然是轻松的,领跑者被逐渐赶超才是有压力的,我拿第二没关系,但你不拿第一该如何自处?这也跟国际格局有点相似,金牌并列说明我们也有一战之力,总奖牌略少也说明我们厚度尚有不足,这个结果也能让我们很好地韬光养晦,暂避锋芒,因此结果很不错了。当然要是金牌险胜那自然是大开香槟,被绝平反杀很满意不遗憾不代表险胜就不乐意了。
要说遗憾那自然还是有的,思来想去,最大的遗憾应该还是体操男团吧,对结果的超出预期的满意盖过了其他遗憾,导致我一时半会没想到其他的,唯独这个无法被掩盖。不过我也不想责备运动员什么的,毕竟最遗憾、痛苦的是他们,最对不起的也不是我,而是队友、团队。
下届就是洛杉矶奥运会了,到时候我都大学毕业了,而且这四年又会发生什么呢?未可知也,毕竟我们现在也想不到东京后这三年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不管是国际格局、国家内况抑或是我自己的人生。当然其实还有个冬奥就是了。可以提前打预防针,对四年后其实期待要放得比巴黎初始期待值低得多。
没看闭幕式,但看了洛杉矶预告,说是十二分钟,但怎么感觉挺长的,而且我也记得之前的是八分钟来着?虽然我对美国文化不了解,但洛杉矶十二分钟似乎还挺正常的?不过对比东京的稍显平凡?
杂谈
晚上没写了,去干别的了,快到点赶紧杂谈一下。这几天尽力从东四区重回东八区吧,同时也要做点事情了,一天天的太摆了。
明天继续写这玩意。说起来之前说过的 flag,可以算完成了,但是呢只能说标准比较低了,跟最初的想法也并不一致。但好歹也算是耗费了一点心血的,勉强够格吧。
为什么没有动力驱使去完成呢?归根结底还是热情衰退了,也就是跟今天开头提到的一样,算是首尾呼应了。但原本应当是缓缓下降,却被天外来物占据了,因此一时之间也失去了容身之处,代号是「伊吹」。当然这也并不是说我「喜新厌旧」,过去喜欢的情感不会无缘无故地消失,也不会被新事物取代,只不过我比较贪得无厌,现在属于「热恋期」罢了。硬要说的话,这股子热情过后,便可以重回我的视野当中了。
那为什么还会在这个关头完成之前立下的 flag 呢?说到底是因为发生了一些意外否则我也不会回头?太残忍了吧。不过正如上面所言,再过一阵子应该我的心就会回到故土了。现在所谓「热恋」初期,就想为其写点东西,但是也因为懒(加上很多未完成的负担),也是迟迟无法动笔,估计随着三分钟热度消散,就再也提不起笔手了。当然,能像这样让我陷入狂热的必定不是等闲之辈,我自然一定会在心中留下一寸土的。
算是精神动力?旧物能让我活过今年,新物让我对明年上半年有所期盼?
另外即便视线有所转移,但是这也可能是我注视最长的一次了。让我算算,从 22 年具体不知道几月(6、7 月吧,这个其实也可以尝试考证一下),到 23 年 1 月左右,大概是源头;然后慢慢转移,只不过转移途中其实也有别的新物,只可惜并未能留住我的眼睛,大概持续到 7、8 月?再次发生了转移,并一直持续到了今年 8 月左右,并移到了「伊吹」身上。一共是四个,果真是第三个最长(我不能偏爱,所以倒也不会说是最爱)。第四个,也就是现在这个,别看现在热情洋溢,但其实预期不会持续超过三个月。
说了这么多,其实还是无法发泄压抑的情绪,我觉得可能还得开个发癫区,但是即使作为私人部分,也羞耻过头了。
时间有点小过头,不过问题不大。
16 日
先感叹一句,一人集三方宠爱于一身,无人能与其争锋呀。
网站访问
谈别的之前先看看我近几个月的网站访问情况。只列出前十五,也就是访问量上千的网站。
是将 Edge 从 2024 年 5 月 22 日 15:34:04 到 2024 年 8 月 16 日 14:59:48 的历史浏览记录导出并进行统计得到的。这种统计方式靠的是网址的变动,因此其实不是很准确,不过还是能作为参照。一样的,可能暴露隐私的就不谈了。
GitHub 拿到第一,不过这几周都挺少打开 GitHub 了。
Bilibili 获得第二和第六,这倒是我没料到的。与之相对的知乎第十五,也许可以说明娱乐方式正在从知乎向 B 站迁移,现在闲的时候不刷知乎了,改刷 B 站了。
X 拿到了第三……怎么样都想不到 X 能拿第三,近两个月看得确实不少,但也决不至于到这种层次,甚至是谷歌的两倍还多,这跟日常认知完全不符。
第四、五都是国内论坛。第四刷得确实多,倒是没想到第五能够仅次于第四,按我的印象也是远不如前者的。
第七和第十是同一个国内某知名网站,明明不用但是访问却意外的多。
4000 是本地博客;第十二是某个中文论坛;第十三个是军训期间看小说的网站;奥运仅凭一阵子的热度,冲上了第十四。
总的来说,怀疑多过认可吧,不过统计方式也比较粗糙,用的 Bing 给的脚本:
1 | import pandas as pd |
八月碎碎念念
虽然暑假比较摆,不过还是记录了点灵感。
01-1. 标签组颠倒
关机后重新打开电脑,打开 Edge 后会发现保留的标签组顺序颠倒了。但是我已经挺长一段时间都保留着没看的两个标签组,却没感知到这个问题,而七月底那会儿又新添几个临时存在又不会快速读完删除的标签组,才有了这个问题,例如 1 2 3 就变成了 3 2 1。不过现在又回到了两个标签组的时候了。
05-1. 天气与季节
与其说更喜欢哪个,不如说更讨厌哪个
刚回来那阵子是真的热呀,因为在家宅着,讨厌雨天的我居然也开始对雨改变了一丝看法。
不过正如上面所说,对于季节,与其说更喜欢哪个,不如说更讨厌哪个。
春夏秋冬,最喜欢无疑是「秋」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春不好讲,我所经历的季节很难将春天单独拎出来,并入夏一起讲吧。夏无疑就是最讨厌的了,天气奇热无比,无论是在广东还是在江苏。不下雨的话闷热无比,太阳暴晒,下雨的话又是湿热,同时要出行也不便。冬天介于秋夏之间,但情感倒不是单纯的折中无感,而是没像夏天那么讨厌罢了,天气冷,身体要裹成一个球(在江苏如此,记忆中广东童年也需要如此,但后面就没有这样的印象了,只是单纯添衣,没那么厚实),也是不便活动。冬天比夏天好在睡觉很香?冷得瑟瑟发抖,反而有助于助眠。还有就是第一反应想起的就是引体,冬天抓得比较牢,我记忆中初中练的场景就是在冬天。
这么说起来,从气候上来看,其实我觉得还是广东这边更好(排除掉台风等极端天气),夏天都是一样的热,甚至我回来前几天江苏那边更甚,而冬天广东这边不用穿那么多,活动更自如。
09-1. 我的游戏人生
有点滑稽,故作高深
被规范、束缚,列车,更广阔世界,坠入悬崖
很遗憾,尽管写了这么多作为注解,但我忘记了要说啥了。这个场景就跟第一句话一样,「故作高深」写了一通,然后现在看不明白了,「有点滑稽」。
要说一点印象都没倒也不完全是,凭着理解写一点吧,可能跟本意有点差别。
先是游戏。三个月前的 5 月 18 日,在上面提到的某论坛看到 Minecraft 十五周年活动史低,在一番纠结过后,用 44.5 元入了正。
意义还是蛮大的,这大致是我印象中第一次为软件付费,也是第一次单纯地为游戏付费,尽管我其实很久没玩了。
根据我保留的截图来看,最后一次认真玩(抛开随便打开看两眼存档,回顾历史的那种,指认真玩生存)大概是 2020 年 3 月 17 日,也就是说,空窗期持续了我的整个高中。最终的版本是 1.14.4,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数字。
其实很早以前就玩过了,最早的印象应该是父母的 iPhone 手机上类似的游戏,现在想来应该是国内厂商抄袭的次品,没什么好玩的,好像就只有放方块啥的。然后后面慢慢接触了。
具体何时开始玩的已不可考,第一个玩的版本是啥也不清楚,但是第一个有印象的版本大概是 1.7,具体而言可能是 1.7.2,1.7.10 这个版本号似乎也有点印象(一开始想的是 1.7.12,想着 12 小版本号,但是经过考证似乎并不存在)。
然后后面可能经历过一段时间的脱坑,分隔点可能在 1.10,霜炙更新、探险更新在我脑海中好像跟之前的例如 1.9 战斗更新处于不同的记忆层次。
这次脱坑大概算是浅脱坑,虽然不玩,但是偶尔逛到更新内容,还是会去维基读上一读,之后的脱坑也基本是这样,持续到了 1.15 蜜蜂(1.16 知道是下界更新,但是没了解具体内容,后面的则是一概不知了)。
然后初二暑假,也就是 19 年 7 月 24 日(过去五年了啊……),新开了个档复坑,用的是 1.12.2,后面改用了 1.14.4,玩到了开学,然后 9 月回来几次,再就是 20 年再回来看几次了。然后就是再也没有开过新档玩了。
说实在的现在更新内容我已经看得一脸懵了,脱节太久了,即使再回坑也不会用超过 1.16 版本玩。
但其实我现在找不到回坑的契机,单纯买了吃灰。就当是为了童年买单吧。
手疼的层次再次上了个台阶。因此其实也不能怪我一直拖着赖着不继续写东西,伤病影响相当大(暑假过去大半了咋还不去医院看看呢),因此下面的部分就不想写了,应该是由游戏联想到其他游戏,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同时一些荒唐事,后面就是自比列车,根据前面的例子对我的性格进行抽象吧,意思大致是这个意思,只可惜就很难展开讲讲其他游戏了。
09-2. 集合
后面只记住了 GYYB 的两个,借助当时的稿纸复原比较满意的备选(不一定都是 + 策略)(最好隐藏一下,以免暴露)
回来翻高三时期的一本草稿本,写到这我就又要一拍大腿,高考完后「搬家」,因此可能没能把所有东西带走,导致那个暑假我发现我失去了相当多高三宝贵的癫狂记录,例如全用密文写下来的台本等等等等,这本草稿本似乎是仅存的一本。
翻到了一个记录,名字 Fesmoph 和 Kol 就是出自这里的 GYYB,采用 + 策略。实际上当时不止用了 GYYB,也不仅仅是有一个策略,还有很多其实也还挺满意的产物。不过在这里就不放出来了,就只放一点失败品:Qumlu, Qemma, Rujoqu 等。
10-1. 推加了
我又陷入了沉思,这都是什么跟什么啊。
想到了,这也实在是太隐晦了吧,这种以后还是加个说明吧。刚刚没想到,于是决定去历史浏览记录看看,翻了没几页就看到 X,就突然想起来了。
就是呢之前抱怨 X 不能按时间啥的排序,估计是那天看推时意外发现可以了,于是写下了这个。「推」一直是 X 的简称,「加了」后面省略了具体的功能(因为描述起来也比较冗长),我也自信自己能理解(算是没辜负吧),于是差点就弄出一个谜题了。
11-1. 七夕半小时
10 号才是七夕,只不过到了十一号(过了零点,但是还是同一天)才发觉十号最后半个小时才算是过了七夕。现在回想起来算是吃了顿好的,只不过当时肉比较生涩,不太能明白,后边烤熟了才知道是多么精彩。
说起来这也本来是前面说的原定计划,只不过历史性时刻还是过于关键了,因此就推掉了。
从开头的那句话的起因来看,下次的享受也绝不会差,太受宠了,我也很爱。
到这里 8 月记录的就算完成了。看了下发现原来 5 月的都还没弄完呀,更别说其他安排了。作息也还没调回来,这个暑假算是废哩。
话说回来,才发现「海獭」的「獭」念 tǎ,这个不常用的字,按生字读半边原理我一直想的是 lài,算是学了个新字吧。
21 日
五月温故知新
嘛,两个月后再来写三个月前的事情,说实话热情已经消散不少了。但自己拖延的后果还是要承担起来了,就当是为未来积累生活轨迹,也还是有必要把坑填一下的。
现在回看,其实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过恰恰就是这些琐碎的杂项,构建起了我的生活。毕竟我也只是个平凡人,没遇到什么大风大浪,其实一点小小的波澜在我的视角就已经是跌宕起伏了,但从宏观来看则并不起眼。
六月底的时候讲到了 EL,但又没有细谈,现在补充点迟到的细节吧。
25-2. GitHub Support 删除信息
也没啥好补充的,倒是涨见识了。
在组员推送了有隐私信息的 commit 后,我指导使用了 force push 来消除痕迹。但其实我知道这还不够,因为根据我在 OCRC 的开发经历,PR 上是留有痕迹的,于是当时还去了 GitHub Support 清理痕迹。
只不过因为组员还没开 PR,后续我让他删掉了分支,再加上我忘了当时 GitHub Support 是咋搞的了,我弄了一下一个机器人在那里反复问我,我回答了一下以为就差不多了,因此也就觉得万事大吉了。
然后偶然间在仓库里逛,进了 activity 页,顿时被惊得脸色煞白,因为在这个 activity 页清晰地记录了每一步操作,包括这项 force push!
这太恐怖了,后续我搜了一下也发现有人不希望被 force push 覆盖的 commit 出现在 activity 页上的反馈,只不过这就是后话了。
于是我就知道还是必须去 GitHub Support 建立工单。后面在进行了尝试才发现,原来那机器人是帮忙引导建立工单,结果我每次都中途退了出去……
随后经过紧张的等待,成功删除了,那个 commit 也打不开了,activity 页的那个 commit 也显示为 Missing commit 了,算是尘埃落定,万事大吉——吧?
22-3. 清了历史记录……
当时中间自以为一同操作搞定后,不知为何,鬼使神差地将历史浏览记录清空了,结果我就找不到那个 commit 了,而我又误以为我提交了工单,因此就无法确定那个 commit 是否还像是个幽灵盘绕在这个仓库的上空。结果后面就发现了 activity 页,找是找到了,只是魂也吓掉不少。
每次清理历史浏览记录都会有很多不便之处。现在大概又过去了三个月,前几天导出了下,足有 14M。说起来拿来研究还是蛮有意思的(比如上面粗糙简略的研究),然后我还记录了下各处开始的确切日期。因此其实我萌生了将历史浏览记录存储起来的想法。
但其实这种行为相当危险,这个暴露了比私博暴露了还要恐怖。我感觉我就是给车撞了,病床上昏迷不醒,意识中突然想到历史记录还在电脑里,都得猛地清醒,回去删一下再归西。
22-5. VSCode Copilot proxy
EL 项目过程中突然遇到 VSCode Copilot 不行的问题,因为组员的都可以,一开始我还怀疑是我自己的账户权限给收回了。后面发现在 JetBrains 居然可以,但 Vim, GitHub Phone 等处都不行,后面发现是代理的问题,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好转,毕竟我挺久没用了。
25-1. 太帅了我的图
当天还是闲的,反正不想干正事,结果去翻了翻高二时做的电子笔记(做得可认真了),结果看得挺爽的,那时候做的图真的是太帅了,为了符合我的审美还研究了不少(研究的不是其内核,而是其外表)。这里拉几个来看看。
GeoGebra 做的,其实还是有点不完美之处,但是美感是有了的。因为 GGB 自带的坐标轴不好看,我还研究了下自制了个坐标轴,虽然还是不如想象中那般契合,但也勉强还可以了。
尤其是这个花花绿绿的颜色,配上 ,深深戳中了我的心底。
这对图也是 GGB 做的,光从美感上是比上一个好的。
还有物理的,虽然说色彩比较单调,但意外地很合适,看得我心脏砰砰直跳,像是与初恋情人四目相对那般的悸动。
化学也是有一席之地的。这玩意叫啥来着,甲醛?当时为了画个结构式,还尝试用过 ChemDraw,只不过后面发现都是英文,搞不明白才作罢。而上面那两幅图则是使用国产的 KingDraw 画的。
这也是 KingDraw 的手笔(懒得适配暗色了)。
差点忘了这俩了——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这也是用 GGB 弄的,当然我没那能力自制,其实是自己在网上找的,然后稍微改了一下。做得太好了,我记得当时还有写点说明来着?
这就是当时写的比较简略的说明了,里面还有演示 GIF。不过说是可以用来出题磨练,其实当时为笔记做了几张图后就再也没有用过了(说起来读个数而已,记下规则,平时作业里练习就够了,确实是没必要额外去训练。当然我初衷也确实是作图罢了)。
说起来,这些自制的图,不仅清晰,而且风格简约,从而占据空间也小,真的是我的电子笔记中的精华之处了,能与之媲美的只有 。由于实在是太多了,很多其他的图我也很喜欢,但是总不能全都搬过来吧,因此只能再挑些有代表性的了。
这几张图算物理部分极具代表性的几张了,因为做得特别好。这几张图,都是用 Draw.io 画的。我还保留着这些图的源文件呢,有为这些物理器械创建快捷方式,就是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了。
试问用 Vim, UltiSnips 和 做笔记的人,谁不识 Castel?又有谁没看过他的惊世名篇?Castel 作为我重要的引路人,以后有机会肯定是会写篇博文聊聊的。这些图都是用 Inkscape 画的,因为不多,又极具代表性,所以基本捞出来了。
说代表性是因为基本上都是快开学了想着总得做点什么吧,于是开始「预习」(实则享受作图的快乐),于是就仿着课本使用 Inkscape 作图,每一张都要耗上不少时间。这几张都是我做的和课本原图的对比(有框的是我做的),最后一张一时没找到原图。可以看出第二张还是有点缺陷的,但是后面的就越发精致了。
后面由于用 Inkscape 作图成本过高,就放弃了,因此这仅存的几幅也算是绝笔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啥要耗费巨大精力去仿图呢?何不直接截取课本上的图呢?一大原因是因为当时没找物理课本的矢量版本,而我当时对于直接截取,获得最高质量的图的念头堪称狂热。二是也算是享受一下自己做图吧,现在我肯定是懒得动了。
仿照课本作图绝不止这么几张,若是有印象的话,上面几张使用 Draw.io 的电路图,那几个蓝框实际上也是可以在课本找到原图的,例如上面的欧姆表(不过多用电表似乎是自己做的):
越讲越乱了,基本上就是瞥到一张图,想到啥,就再写上去,没啥逻辑层次了。不过我本来就不像是有啥逻辑的人,写的东西也是乱糟糟的,因此就继续乱下去吧。
其实一开始电路图也是用 Inkscape 画的,像这两张。而一开始用 Draw.io 画的其实丑得看不下去:
后面有想过重制这一张,不过最终还是不了了之了。但是呢 Inkscape 创作成本太高(我记得当时 要渲染很久),最终还是放弃了,上面那两张大概是唯二使用 Inkscape 创作的电路图吧。
而后面经过发展,Draw.io 竟然也能创作出很好看的作品了,这让我甚是欣慰呀。
再来继续聊聊。其实这张也是化学哦,组图共有五张,选了这一张作为代表。
这是一张纯粹用 Markdown 拓展的表格语法 + 做的元素周期表。当天似乎是不知道受了啥刺激,好像做了一个晚上,做挺久,弄了这么个「元素周期表」。尽管如此,我高中找元素相关信息时看的倒不是这个,而是网上找的另一个:
其实生物也有哦,这一张算比较漂亮的。
到了高二下学期,做笔记和制图的热情都逐渐衰退,已经开始截取矢量物理课本的图了,基本上只有数学的在做了,物理已经仅存上面第二张。
高三上学期时就仅做了两张数学的图,且第二张是第一张的辅助线版本,上面是第二张。终究在 9 月 10 日最后一篇电子笔记(而且还与课本内容无关)后,我的高中电子笔记正式消亡。
我的高中电子笔记是一个从 2021 年 6 月 20 日第一篇关于物理动量的笔记,一直持续到 2022 年 9 月 10 日关于数学极限的笔记的伟大工程(时间比我想象中要短)。客观而言,这个工程因为我的各种偷懒以及意料之外的现实因素,并未实现我最初的愿望与抱负,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项目发展出来数以千计的 Anki 卡片,一定是在某个程度上帮助了我的学习(虽然本意并非如此,虽然是打着这个幌子),而且对我的各个方面都是有着彻彻底底的影响。
最起码,它为我大学电子笔记工程探了下路,如今能够较为高效、系统地(相较于高中)进行笔记记录,是离不开当时彻日彻夜的研究的。尽管从时间上来看仅有一年多,但是在此之前的铺垫、在此期间的探索和在此之后的发展,都是难以准确计量的。
所以我觉得不应该只是展现光辉靓丽的部分,还要体会一下来时的荆棘与泥泞。
这应该是电子笔记的第一张图片,这张图之粗糙,是我现在绝对难以忍受的,但是看着时却有一种欣慰感,毕竟像是回望起点。
还是挺简单的。
肉眼可见的进步,不是吗?
经过高二上学期的探索,下学期基本就到了新阶段了,这张已经是属于我现在能接受的范畴内了。
大概在某篇改写为博文的笔记中也有提到,我也用过 Mathematica 画过图,这就是其中一张了。
仿课本的图也不只是物理的特权,生物也整过(另外当时课本上细胞外液似乎并不像上图下面显示的那样,不知道是我记错了吗)。说起来生物卡片数量似乎把其他几个理科吊起来杀,不过我最后三理科生物最低就是了。
等等,我不是在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吗,咋搞完数学就跑题了呢。
这三张是第一个动量笔记的图,粗糙到有点好笑的地步。我已经忘记了是用啥画的了,只依稀记得是个国内的平台好像,然后截图后再用截图工具里面的东西,弄上箭头、文字等。
说起来本来高中电子笔记只是 archived 了,并没有弄 private,但是后面发现里面东西疑似有点「多」了,保险起见还是改 private 了。因此也就难以提供给外人去欣赏抑或是批判我的这段历史的成果了。也许后面会精修后再度释出?但并不能保证我一定会这样去做。
这两张则是用 Desmos 画的,大概是学习 Markdown 后第一篇笔记中的两张图片吧。这个笔记倒没有转成博文,这是因为当时新学,写作风格还不太规范,再加上内容可能不太有价值?所以就没弄了。2021 年 5 月 9 日写的。
31-3. 教材 PDF
写了这么多呀,先绕过中间,讲一下最后这个教材 PDF。
记得疫情的时候使用电子教材,我当时在网上搜罗矢量版本,发现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成功搜集到了很多矢量版本的课本,例如语文、数学湘教版、英语、物理等。但是即使在这个平台,数学人教版、化学、生物都仍然是扫描版的。于是我在其他地方也搜罗,但终究未果(印象中有见过化生的矢量版,但是是要付费的,我当然不会去弄)。
然后今年五月底时不知为何又进了这个地方,已经是大变样了。看了一下,当初没有的矢量版现在都已经有了。不过当时很简单就能下载了,现在似乎并不能直接下载。倒也不是无计可施,路并没有给封死,我试了一下,还是有办法能下载的(但就不在这说了,担心版权问题),只是对我现在来说意义不大了,即便我不会下载,Z-Library 等处也是会有人上传的,更何况这些课本我现在也用不上了,我自己收藏的大学课本都没看呢,哪里还会去看以前的课本。
等一下再写别的,这里先插播个我刚得知的重磅消息,Gilles Castel,也就是我上面说的重要引路人,已于 2022 年去世了。R.I.P.
蛮震惊的,我本来只是在重读一下刚刚写过的段落,看到 Castel 那篇有着重要意义的博文,点进去,再随意看一下最近的评论,就得到了这个让人难以置信的消息。而且现在打开他的博客,主页也能看到✝2022。
根据我搜索得到的消息,似乎是因为抑郁症而自杀的。为他默哀,他的死也是一众同好的一大损失。还是无比震惊,他 2022 年 4 月还更过一次博的,只不过因为我对内容不感兴趣倒没怎么关注,而从查到的信息(不保证正确)来看,是在 7 月自杀的。
28-1. 触控板滚轮终端
在 Windows Terminal 中使用触控板上下滚动,似乎会刷数据,难怪看到某一天鼠标相关数据飙升。
28-2. 放弃 Notes
6 月直接在 Blog 中笔记
6 月开始后就放弃在 WSL 的文件夹中写笔记了,而是直接用 WSL 打开博客中的笔记,直接在里面写。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用写完后再进行迁移,还可以降低因为意外而遗失更新进展的概率,同时图片等东西不需要再建立链接来看效果。要说缺点吧,那应该就是无法确认每天的工作进度与数目(好像本来意义也不大),同时文件一大,输入就卡了、渲染就慢了(这倒是个问题,前者不插电尤为严重,插电好像就问题不大,后者经常采取注释掉前面的方式解决)。
不过这些留下来的痕迹倒也还没处理掉就是了,先放在这里,交由后人我处理。
说起来 QQ 长截图在 Windows Terminal 不生效,这还是我使用「画图」手动拼接的,瑕疵好明显。另外 Windows 默认的画图工具太烂了吧,要不是我使用量不大(偶尔把长截图多截取的片段去掉等),再加上确实不知道有啥好(大小、功能等)的替代品,真要卸掉。
29-1. 摆记毁形象
公开的事情还需斟酌……
虽然前面屡次提及,我身故后要公开一些信息,但是后面重新随便看了下摆记才发现也有不妥。当时写时有点没考虑到将来公开的可能,写得的的确确有点放飞自我了,现在读着也是有种羞耻感,因此此事还需斟酌。不过呢,现在我又忘记有啥难堪的了,现在又是无所谓的心情占据上风。
30-2. 乳糖不耐受
难怪喜欢酸奶
大一时买过牛奶,但是每次喝完后肠胃都会不舒服,体内感觉有气体游走。五月底突然想到,我不会是乳糖不耐受吧,一查症状,好家伙,八成是了。
一开始没往那方面想,因为我初中的时候基本上每天早上都会喝一盒牛奶的(纯牛奶和酸奶都有),持续时间不短,但从未有过不适。而高中在学校时间比较长,就似乎很少喝牛奶了,而自动贩卖机里面的似乎也只有酸奶?(这点存疑,我印象不深了)直到大一上半学期我还没买牛奶,都是在食堂吃饭后随手买个酸奶,因此也没遇到问题。只是呢,高中不太确定了,大学虽然没有定期喝牛奶,但是偶尔还是会喝的,似乎确实一定会有难受的感觉。
这下确实糟糕了,我还挺喜欢喝牛奶的说,难道以后真的就只能喝酸奶了吗?
五月总算弄完了,接下来是六月堂堂登场。
六月七零八落
2-2. star contribution 不行了
谢谢你啊,GitHub:https://docs.github.com/en/account-and-profile/setting-up-and-managing-your-github-profile/managing-contribution-settings-on-your-profile/why-are-my-contributions-not-showing-up-on-my-profile
(翻译后没看到贡献)
之前说过,GitHub 可以通过 star 来在热力图显示 contribution,这个现在已经失效了。起因是在翻译 Anki 一阵子后,发现并没有在主页看见翻译有关的 contribution,再一看前面的也没了,于是去上面那链接查了一下:
In addition, at least one of the following must be true:
- You are a collaborator on the repository or are a member of the organization that owns the repository.
- You have forked the repository.
- You have opened a pull request or issue in the repository.
You have starred the repository.
第四项已经没哩。
2-3. 尚未沦陷(5 号沦陷)
按微软写的,应当是这个 KB5037853 更新会把电脑管家整上来,我也确实看到了很多反馈。但是我发现我有这个更新却并未中招。
5-3. *** 微软
好啊,特供电脑管家
其实还行,比起以前 360,界面挺喜欢的,只不过现在我也用不到了。讨厌的是强制安装与特供。
这么喜欢重置我浏览器设置和任务栏设置?
清理空间蛮不错的,设置里清理才 400+M,这里有 2G+,清后 C 盘重回 90G。
进程管理也挺不错的(不过只能结束进程,和看多少占用数值,要是能有更直观的就更好了),不用打开任务管理器了。
清了缓存(92.3 -> 96.4),虽然说其实也可以自己清理,不过整合在一起还是蛮方便的说。(重启后变 95.6)
糟糕,我好像动心了,都有点想留下来了。不过还是滚蛋吧。
结果三天后该来的还是来了,是另一个更新带的,我看了下那个更新内容并没有写附带电脑管家。
正如上面所说的,我讨厌这个微软电脑管家不是因为它不好看、不好用,而是因为它捆绑 + 特供。如果只是规规矩矩的,用户愿意安装就安装,我或许还会去看看评论,如果有我想要的功能的话也说不定会试一试。但是像这样硬塞给我,而且还没啥我没有不行的东西,那我逆反心理就上来了,还就非删你不可了。另外加了道不知有没有用的保险,从目前来看还没有死灰复燃。
当然我知道没啥意义,大多数人根本做不到这种地步,何况软件本身也不是恶心到一定地步,我这样的人对市占率来说微不足道。只不过呢,就像有人 café au lait 一定要加两包砂糖,这也是我的坚持。
说完这些,来看看我的实际体验如何。
仅从界面来说,其实还算是对我胃口的。
这么喜欢重置我默认设置,着实逆天。偶尔打开 Edge 时也会提示叫我恢复默认标签页(可能是每次更新完都会?),前几天不小心点到了一次,哇那个空标签页真是满满的牛皮藓啊,但凡你简约空旷一点,我也不会额外加个插件吧?
缓存这些似乎我还真的没地方集中清理,这似乎还不错?不过我忘了,我有装华为电脑管家,刚刚看了一下也有这个功能,试了一下,也还行。
另外当时 C 盘还是 90G 上下,现在倒是 100G 上下了,可能跟我卸了 TeX Live 改装了个最小版有关。
进程管理就跟上面说的一样吧。说起来 PowerToys Run 确实占用内存很大。
当时最后说动心了,现在看来还是,呃,本来想说鸡肋,但是鸡肋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个食之无味,弃之也不可惜,反而还挺好,又想说垃圾,但是言辞似乎又太激烈了?反正意思传达到了就行。
2-4. 用户环境变量给清了???
Hexo(这个是因为 Node,重装了 Node,不过没选 LTS)
FFmpeg
WT(这个是因为 Local Apps 都没了?确实)
Vim(昨天 6.2 还可用,可见是昨天期间被清了,估计就是 ** TeX Live 弄的)
Git(Vim 里面的)
有意思的是 PNPM 还在……
Everything
基本恢复了……还有新的再说吧
VSCode
也许是因为卸掉了 TeX Live,然后中途不知出了什么意外,环境变量给清了,大致情况就像上面所说的。
不另外加灵感了,Microsoft To Do 的备注有时候会「翻倍」,就是写进去的内容(即最后一次修改添加的内容)再回来看的时候,会多一份出来,已经遇到好几次了,我都忍了,而就上面那个,出现了两次这个情况,Hexo 后面那个括号 + PNPM 那行。原因不明,心累。
另外点击 To Do 中的链接,要延迟个五秒才能在浏览器打开,这点时间都够我复制再粘贴到地址栏打开了。
2-1. TeX Live standalone
600M
好像空没啥差别,悲
多加 latexmk ./tlmgr.bat install latexmk
噢我漏了一个灵感,可能之前不小心点了完成,搜了一下没看到有记。
因为 Windows 用 不多了,印象中唯一用武之地大概就是 Mathematica 的 MaTeX 了吧(不对不对,好像不是,这个好像是第二用武之地)。
于是卸掉了整个,重新安装了一下。毫不意外地报错了,似乎是缺少了 standalone 这个包,装了。
好吧我也记不清了,反正就是用 tlmgr 这个脚本再额外装了下 latexmk,目前应该没啥新问题,有就再装,确实 Windows 用 场景不多了。
还有不到三分钟就明天了,按之前来说肯定就赶紧交了,但我觉得没必要再卡点交了,写到明天就明天吧,虽然是明天,但仍然算是本日。
4-1. adm 赢!
之前提到过 admonition 里面的脚注会与外面冲突,而这个问题则已经被我解决了!
大功臣还是 Copilot。发现我代码功力毫无进步哎,每次都是浅尝辄止,稍微学点皮毛就蹦蹦跳跳走了,不愿深入钻研。这个缺点相当致命,导致我虽然涉猎广泛,杂七杂八的东西听了不少,但真让我谈深一点、细一点我就摸不着头脑了。不过这里这个并不是重点。
写了那么久了,手痛了,奇怪的是居然是左手先痛了,而且跟之前右手的痛不太一样,更像是骨头的痛,右手倒还行,本来之前都痛出新境界了。写完下一段就相易了……不过痛的方式不一致这点倒还是没错的,左手大概是靠近大拇指侧,右手大概是靠近小拇指侧。
回归正题,总之就是在 Copilot 的帮助下,成功让脚注对应的两个锚点的链接,不是按照序号,而是按照名字来命名,例如 [^footnote]
两个锚点就分别为 fn-footnote
和 fnref-footnote
,这样一来,只要脚注名字不冲突,就不会发生 admonition 内脚注与外部脚注冲突的事情了,可喜可贺。
当然实现上面的功能仅靠我的魔改版插件还是不够的,需要额外的修改,这点看 README 的说明就行了。
5-2. 高三课堂睡觉
高三好像基本没昏昏欲睡过,现在英语课困困困。
旁上课打呼,老师脾气真好。
基本已经讲完了。倒是展开一下,高三似乎确实没有上课睡觉,甚至困倦无比好像也鲜有。
高一就多了,历史课有,比较奇妙的是,在基本入睡时我的意识大概是半模糊的,但是感觉还是比较平衡的,只不过在外人看来似乎就像是在摇头晃脑?我记得还给同学录过一次像。这么想来,真是羞愧到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呐。地理课有,甚至这两种课后面基本都是在做头部运动了。物理、政治、化学、语文、英语都有,不过没前两个那么多,数学可能也有?噢好像确实有,印象中后面似乎还给提问了?生物不确定,但很困的状态也一定是有的。比较讽刺的是历史、政治听得没物理、化生认真,结果高一时排名基本上是前者更高。
高二状况大致减轻了,也许跟宿舍情况也有关系。印象比较深的大概就是生物了,高二的生物老师,嗯,声音比较「迷人」,听着听着我就梦周公了。
大学状况比较少,毕竟专业课得认真听,其他课我也有自己的事情做。有事做,即便是无所事事地四处游荡,那优先级还是比睡觉高的。但也并非就没有上面的情况发生,例如之前通宵时就基本全天昏昏欲睡,即使没通宵,记得数学课(好像是大一上线代课)也有摇头晃脑过。
5-4. 火绒 6.0
- 可以隐藏应用商店侧栏按钮(这点点赞)
- UI「现代化」不少
- 火绒剑重出,新 UI 好看(虽然没怎么用过)
- 可见其实我不是啥专业的,这些也不懂,好看就完事了
火绒 6.0 似乎已经是正式版了?当时尝鲜弄的是公测版。要讲的内容上面已经讲完了。
5-5. 太强了其他人
13-2. 无论多摆都有人比你更摆
最后一节英语听说课有感
怀念高中
这两个结合看比较有意思。第一个背景可能是 EL 的展示?看到其他人的成果有点自愧不如。
第二个怀念高中大致也是因为高中,至少在高三时,人人都能看到一股奋进、拼搏、向上、勇往直前的气势,被他们包裹着,被这一群活力四射的少年们推动着,我自己也不自觉地移动起了步子。
有点怀念这样的时光,一个不断进步的时光。反观现在,别说原地踏步,完全是在就地打坐,一边看着旁人呼啸而过,心中满是崇敬与憧憬,一边又看着后面的人沾沾自喜,有时又意识到自己目前尴尬的处境,像现在一样高谈阔论,然后继续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起来。
5-7. 表情包
大概是缘起自一次不慎清空……
跟我在网上交流的人肯定能察觉到,我不咋使用表情包。确切地说,我只使用默认自带的 Emoji,不会使用那些花里胡哨、乱七八糟(于我而言)的玩意。
曾经我也是会用各种动图的,印象中那个年代一些表情包还比较粗俗,我见过的,印象最深的大概是一个动图:希特勒握拳,猛地往下,字好像说什么,捏爆你的蛋蛋什么的。我找一下。
找到了,倒是比印象中清晰。
那个年代似乎还有「掏粪男孩」什么的表情包我也见了不少,我倒是没想到从前那个「掏粪男孩」能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从现在看来,当时这样的称号对于几个十几岁的小孩(我自己不还是)确实是堪称恶毒啊。
应该还有很多,只不过时隔十多年了,我也不可能一下子想起来很多,而且也不是什么重点。
我那时候也跟现在很多人一样,热衷于收藏各种表情包(QQ),收藏了好多好多呀,即使很多其实从未使用过。
只不过后面似乎出现了一次意外,导致我 QQ 收藏的表情包全部消失了。从此以后,我可能就突然「看淡了」,再也不收藏表情包了,即使现在已经有可以点一点就直接有了一个系列的表情包这样方便的操作,我也还是没有再使用。即使是默认的 Emoji,用的表情其实也就固定那么几个。
另外 QQ 现在默认的 Emoji 变可爱了呀我感觉,看着就感觉心一下子就软下来了,就是不知道 Waline 评论那边有没有这个新版表情。我对这些表情喜爱程度已经超过了好多年没见过的 Telegram 版表情了。
十年前那会常用的大概还有「颜文字」这种东西,现在也是比较少见了。我当时颜文字用得似乎也不多,印象中只用过「_(:3」∠)_」,好像是这个?反正右半边没错,左半边不太确定。
另外让我震惊的是,这这这这这居然是「躺着」的意思,我以为是眨其中一只眼睛卖萌,我以前也一直是按这个含义理解和用的。我刚刚搜索也是搜「半只眼睛眨眼 颜文字」(半只眼睛也不对啊啊喂),然后在列表里看到「躺着」。完蛋哩,误解了十多年,而且现在再看也回不去了,萌感已经消失了。
为什么经常用这个呢?我记得当时用的输入法好像是搜狗吧,关键词 de 好像就会有这个颜文字,同时还会有「の」,也经常用这个表示「的」。
按理来说「火星文」也是我那个时候的事情了,但我记忆中好像鲜有它的身影。见应该是见过的,不过应该也不多,但是我现在还是能看懂,这倒挺有意思。
说到这里想到前阵子好像不知在哪里看到了之前中二时的网名,现在不记得了没找到了,不过倒是找到了个废弃小号的曾用名「疯癫灬浪子ゞ」,太「杀马特」(是这个形容词吗?还是别的?我不记得了)了,我现在还是厚着脸皮才复制过来。
但这个其实还好,大号曾经一个那才叫癫。怎么取的名呢?打几个恐怖的字,我记得有个「诡」,然后符号表里找各种稀奇古怪的符号,然后没啥含义摁凑的汉字,组成风格「诡异」的网名(符合「诡」字了)。只可惜我现在暂时没发现怎么找那曾经的网名,不然的话得拿出来丢下脸。
说起来 QQ 邮箱我记得前几年时还看到收件箱躺着小学最开始用它时,在电脑课上跟同学互发邮件时留下的邮件。然后现在重用 QQ 邮箱了,就把收件箱整理了一下,清空了,现在好像已经没了。可能是因为 Outlook 删除还能保留,我就误以为 QQ 也是这样了,刚刚去看了下,QQ 的删除似乎只能保留 30 天,所以说大概就是因为我的失误,一段历史也就此四分五裂,变成粉尘消散了。
已经够多了,后面的就明天再写吧。
22 日
六月鸡毛蒜皮
6-1. 小时候为什么会喜欢枪呢
翻了下浏览记录,没发现可能与这个感叹有所关联的内容。小时候喜欢玩枪战游戏,而现在想到枪支的威力,只有恐惧和无力感。
小时候喜欢枪战,大致是因为能释放压力,有着发泄的功用吧,加上并没有真实体会过现实枪击,哪怕是新闻、媒体也少见,因此对于其真面目并没有一个很好的认知。不过我的意思也并不是指出枪战游戏的不是,只不过了解更多东西后,不由自主地就会将现实因素代入,再也无法像从前一样清澈地、痛痛快快地来一场了其实是因为我菜。
8-2. 滥用 cases
10-2. LaTeX cases
顺便贴一下 SE 的回答
笔记里随便找一个 cases
环境,稍微改成通常形式:
1 | $$ |
显示效果如下所示,等号没有对齐:
假如我想要等号对齐的话,按习惯加个 &
就行了:
1 | $$ |
但是可以看出很不对劲,虽然等号是对齐了,可是左边却有很多空间。很多时候我干脆就不要对齐了,或者就是放着这些空白不管了(前面笔记都能看出来),但有时候我会人为添加命令消除空白:
1 | $$ |
经过我的实验,-0.8em
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数值,可以看出结果不错。
但是出现这种情况一般都是上课记笔记,我也无法立即去寻找答案,临机一动的处理也就是像上面那样比较不优雅的 workaround,事后又直接忘记了,因此就就没有从根本上理解并解决这个问题。
后面终于去查了一下,才知道我原来一直误会了 cases
环境的用法,即上面说的「滥用了 cases
」。
正如其名字揭示的那样,cases
环境的意思就是提供多个 case,用处应当是像分段函数那样,例如
1 | $$ |
而方程组什么的,压根不是它应该做的,而是应当使用 aligned
环境,外面再用大括号包裹起来,就像下面这样:
1 | $$ |
这种情况如果使用 cases
就会不伦不类:
而最上面的例子正确的做法显示效果为:
舒服多了。
8-3. t 还真挺高频的(不过我好像很少用英文呀,基本是 TeX 命令吧)
看视频时发现 T 的频率还真挺高。等我月底回学校后再可以统计一下博客文字和键鼠数据。
10-1. 粽子
端午节早餐去买了两个粽子,我是南方人(不如说除了海南人,我都可以视为是北方人),比较习惯肉粽,有时里面有蛋黄的那种,现在忘了叫啥名,下面就叫咸粽吧。然后那会儿也有相关的讨论,了解到还有甜粽,里面有枣那种。说实在的有点难以想象,于是为了主观评价一下与我自己而言,哪个更好吃,我就各买了一个。
回去后先吃了咸粽,果然是熟悉的味道,好吃,咔咔咔就吃完了。
然后是甜粽,一口下去,甜味四溢而出,有点新奇。但马上就吃不下去了,最后没吃多少就决定放弃了。果然陌生的味道还是难以适应啊。
因此在我这里,咸粽还是毋庸置疑的 Number 1。
咸甜之争的另一大战场便是豆腐脑了,说起来我也挺久没吃过豆腐脑了好像。这么说似乎也不大对,好像吃过商品类型的豆腐脑,但是那种小贩在街头,从半人高的大铁筒中打出来,装在一个塑料器皿的那种,上次吃的记忆停留在小学,还是三年级左右的那阶段。
但不管怎么说,吃的永远都是甜的,没吃过咸的,以至于我听说豆腐脑还有咸口时世界观都给颠覆了,应该说是难以想象咸豆腐脑这种食物,像是意大利人看见「菠萝披萨」、中国人听说「草莓麻婆豆腐」这种感觉?有机会可能要品尝一下。
12-1. 快递
23-1. 新方法:墨迹个几天再取
前一个不知道记没记,就是去别处找
第二个所说的「前一个」应该指的就是 12 日记录的这个。
总的来说就是我的找不到快递后的精囊妙计又多了两条:第一条就是,不要按着它给的位置去找,去别的位置都找找;而第二条则是,可以等几天再去找。
第二条那是这么一回事:某天去取快递没发现,我吸取之前的经验,每个技巧都试了一下,还是找不到,心里顿时慌了。然而不善于与人交流的我,并不像之前某一次一样向其他人寻求帮助,而是选择了离开,希望后面就会突然出现,即使我其实觉得这不可能,我只是在逃避罢了。因为我清晰地认识到我是在逃避的本质,因此余下的时间也只是一直拖着,直到拖了挺久,不得不去再看一遍后,惊喜地发现了它。
当然这个策略只能算一句戏言,毕竟很大概率还是我第一轮扫描漏掉了,寄希望于它主动来找你并不现实。
12-5. 我与英语不共戴天!!!
14-1. 有点病了
14-2. 很多灵感挺无聊的,有时效
这三个放一起。第一二个其实用第三个就能解释了,本来直接点完成就可以了,放上来的必要都没有。
不过第二个倒还能说道说道。说实在的,除非记录下来后立刻去写,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两个月后再弄,不然的话这样一句「病了」完全没啥意义,毕竟健康时是无法真正体会到病时的痛苦与折磨的。当然,我单独捞出来是因为近几天我也病了,头晕沉沉的,有两天虽然作息紊乱但却按早八的生物钟起了。
14-4. 无敌!!!爱死你了板
都是在期末前……
还记得上个期末的时候整了个提取弹幕的活,然后下学期将近期末时,仍然不想学习[3],去干别的事情。结果发现因为 OneDrive,合并多余的收藏时,似乎将我改进过后的版本弄没了,只留下了个初始版本,没有错误处理的,Everything 也没找到,当时就傻眼了。
不过后面猛地想起来这玩意我有在这块板上记录,顿时转悲为喜。所以说这点琐碎的事情,有时也能在日后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功效呢。
14-6. 四级与耳机
考四级前一天晚上,才去调一下耳机(侧面可见期末多摆),结果发现没电了,大概是因为上次期末后我没将电池取出来。然后之前买的电池大小也不一致,顿时慌了神。
然后突然我将目光注视在了空调遥控器上,试了一下正好,也能用,奇妙的是换了电池后遥控器也还是亮着屏幕的。
等到考完四级及英语期末后就换了回来(还是中间?具体不记得了)。
17-1. 改 private
domain 吓死我了,虽然现在强制 ignore 并加了检查了(后面覆盖时还有记得重置)
像这样没啥好补充的就直接用另一种 adm 吧?
21-1. 点兵点将
按我的印象是
点兵点将,芝麻辣酱,有钱喝酒,没钱滚蛋,还有一个大笨蛋。蛋蛋蛋蛋炒鸡蛋、炒鸭蛋……(后面顺不出来了)
22-1. 拉黑但是被夸
极简的说法就是,我被一个人拉黑了,但是我通过一种特殊手段,发现那人在夸赞我……有种幽默感。由于是非常非常简略的说法,所以可能会引起很多误解,不过无妨。
24-1. 教学楼厕所门
鼓楼校区教学楼厕所(起码男厕所)的单间门是坏的,确切的说就是锁的位置与开门方向不匹配,上锁无效,还是可以推门而入(可能是因为门坏了?)。也就是说上厕所时还要抵着才行……不仅如此,即使是关着门也并不严实,是有缝隙可供窥视的。
不过现在,鼓楼的事情,于我苏州何干?
24-2. 雷锋 动画
记得小时候好像在电脑某个网站上看过一个有关雷锋的动画片,印象中雷锋被车撞到的杆击中而死就是在这个片中看到的,非常感人。
只不过后面就仿佛从世界中消失了一样,再也没找到了,几次搜索都未果。
但是却有一个收获,有个片名为《雷锋的故事》,因为这是「公认的烂片」,我也就从没有把它列入到怀疑对象当中。但是由于实在是没有线索,我也就不得不将目光转向它。现在有的疑点就是这个建模我并不熟悉,有点辣眼睛。同时我也不愿去检验,即使真的是,那也打破了我美好的童年印象,若不是,那也让我浪费时间看了个烂片,伤眼。
只不过美好的往事在未来被撕得粉碎的例子并非没有。初中中午时看电视动画片,有段时间在播好像叫《最可爱的人》动画,记得里面张桃芳的片段我印象最深,两个神枪手对狙的经过看得紧张又刺激。不过后面尝试去找原片却一直没能找到,直到好像是高三才看到,只不过再看时已没有啥感触了,体会不到当时的感受了,也没有看完。
24-3. 煲仔饭
六月时回到食堂,发现二食堂辛拉面与炒饭窗口之间多了一个煲仔饭窗口,试了一下非常香,而且价格实惠,后面我午餐晚餐基本都是在那里吃了。
每种口味我都试过了不止一次,印象中有黄焖鸡、酸菜鱼、排骨大虾这三个口味,前两个 13.5,第三个 14.5,经过我的味蕾分析,还是黄焖鸡最好吃,吃得最多。
可惜的是,刚刚没养成多久的新饮食规律,又随着离开南京、前往苏州而被迫做出了改变。
但从这个新窗口的设立还是能看出学校还是干事的,能让我一个基本在固定窗口吃东西的人都知道了新菜品。
本来想借此机会说下深中,不过又想到高二时一个新建的食堂好像也有新菜品,也是酸菜鱼。不过好像是 20+,而且味道嘛,对比来看不如黄焖鸡,虽然我也吃了好几次就是了。
24-4. VSCode Java WSL v.s. Windows
软工计期末最后一项作业,本来一如既往地想在 WSL 完成,结果一直报错,似乎是 pom.xml
的问题,而在 Windows 下却能正常运行,挣扎了几天都搞不定,最终放弃了,在 Windows 下完成,复制回 WSL 上传。
原因不明,也没有留下相关信息,因此要让我两个月后进行故障分析也太强人所难了。内容在下面,也许以后我就能一眼看出问题了。
pom.xml
1 |
|
27-1. 挂脖风扇
期末时书院搞了个期末复习打卡活动,一开始还有认真打卡,后面啥也没学也随便交点上去,全勤了,拿了个第一等的奖品,就是这个挂脖风扇。
实际用了一下,即便是最小挡位也太吵了,一点用也没有。啊,我忘记带回家了,放宿舍还占地方呢。
相比之下,后面的奖品似乎有啥本子什么的,也比这玩意好哎。
30-1. SeaDrive 保留与释放
不知道当时记录这个的初衷如何,写点我现在想写的吧。
不只是 SeaDrive,OneDrive 也一样,文件夹显示的是一朵云 ☁️(已释放空间),但是还是有着大小。然后你往里面一看,有时要多进几个层级,才会发现有的还是绿勾。
有的时候不想要一个一个看大小,而且文件数量不多,大小不大,就会采用先全部保留,再全部释放的方法。
只不过不知道还有没有更加高效的方法。
30-2. 以为是早上
看电脑以为没成功关机,然后重启了电脑,上完厕所才一看时间。
还拿了杯子准备泡麦片,懒得吃早饭。
那天午睡清醒(从后面来看似乎不能叫做清醒),不知为何以为是早上,下床一看发现电脑好像是开着的,以为昨晚没成功关机(其实是早上开着的),于是重启了一下,然后还拿了杯子出来准备泡麦片当早餐(周末时懒得出门买早餐,加上有好多麦片,同时不上课消耗不大,就吃燕麦了)。
然后去上厕所出来要洗漱时,感觉有点不对劲,看了下时间才发现是在下午。
可能是因为午睡起来后头昏沉沉的,以为是像早上起床那样?
后面,好像是军训期间,似乎还出现过看错(或是理解错)时间,以为马上要迟到了慌慌张张快速行动的情况,只不过详情已经记不清了。
30-3. 逆天推特
必须先传图片再改名
https://www.reddit.com/r/Twitter/comments/18i8yx9/how_to_change_my_display_name/
好哎!这下终于到最后一个了,也是最庞大的一个了,本来是在前面的,留到了最后。
6-4. 博客优化
- 改用 https://github.com/next-theme/hexo-word-counter 可以排除代码块,同时可以显示博客总字数与总阅读时间
- 使用 https://github.com/next-theme/hexo-optimize (关闭了 HTML 优化,与 ADM 冲突)
- 为 details 标签添加背景、边框(styles.styl)
- 点击 details 标签外部可以关闭 details 标签(footer.njk)
- 修复 copy-tex 与 mhchem 寄了的问题(每次更新都遇到……)(这次不会了,不改 themes 里面了,用 injector)
- 搜索(这个似乎还没实现,虽然已经收入了)
- 实现完全的搜索(https://github.com/next-theme/hexo-generator-searchdb/issues/37 )
- 添加统计(打脸啦)
- 弃用不蒜子,改用 LeanCloud(还挺麻烦的)
- 加回不蒜子,因为有总量统计
- details 加个收起,弃用点击外部关闭
- notes 和 daily 转 post 了(原来这么简单就可以了,不过 eyes 还不行)
- 魔改 lean,终于可以了……
- 只是推上去了,但还是不显示……
博客大变样了,这是因为从 6.6 到 6.8 三天进行了优化,按上面给的顺序来复盘。
首先是使用了 hexo-word-counter 这个字数统计工具,用以替换之前的 hexo-symbols-count-time。替换的初衷只是因为前者更快,只不过替换后感觉不仅更快,而且统计得似乎也更准确。除此以外似乎还能够排除代码块部分,并显示博客的总字数与阅读时间。
同时在 Awesome NexT 发现的还有 hexo-optimize,只不过第一次用时发现装了以后 admonition 就出现问题了。不过后面发现关闭了 HTML 的 minify 后就能正常使用了,而且目前来看还没出现啥问题。
因为 details 标签范围并不能精准地从样式上看出,于是我也为其添加了一些新花样:
1 | details { |
用透明背景,也能让 details 标签在不同主题、不同背景下呈现不同颜色,下面是个对比测试,也可以用白天、黑夜主题进行对比,算是我肉眼调出来的一个比较合适的颜色。
测试 1
测试 1 的内容。
测试 2
测试 2 的内容。
但是 details 标签还有个不方便的问题就是,如果内容很长的话,而且读完想要再次折叠的话,就得重新回到上面关闭。我一开始如第 4 点写的那样,采用的是点击标签外部来关闭 details 标签,但是后面一想,要是需要复制外部文本该如何是好?最终还是决定加个「折叠」按钮实现这一点,如 11 点所示,这是相关的代码
1 |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DOMContentLoaded', () => { |
hexo.extend.injector.register("body_end", "<script src='/js/details.js'></script>", "default"); |
这样下来只有一个缺点了,那就是收起时的位置比 details 标签位置往下不少。这么一说,要回到刚刚读到的部分,一样要往上拉,那么似乎还不如往上拉再折叠呢?
另外点击 details 标签外部使其折叠的额外插入代码如下:
1 | <script> |
之前每次更新 NexT 主题,copy-tex 和 mhchem 这两个 插件都会出问题,这是因为我是直接修改了主题文件。后面研究了一下 Hexo,采用注入器解决了这个问题:
1 | hexo.extend.injector.register("head_begin", "<script src='/js/mhchem.min.js'></script>", "default"); |
mhchem.min.js
和 copy-tex.min.js
就直接放 source/js
里面就行了。
经过测试才发现,搜索功能无法搜索到笔记什么的,是搜索插件 hexo-generator-searchdb 的问题——插件设置中的搜索数据文件格式默认用的是 XML,而改成 JSON 就没有这个问题了。所以估计是 XML 解析的问题。
现在搜索就可以涵盖了笔记、记事板等非传统博文部分,很好很好。
后面还是添加了一下简单的统计功能,同时使用了不蒜子和 LeanCloud 两个方案,因为不蒜子可以统计网站总计的(虽然感觉数据很奇怪),而 LeanCloud 仅能弄单篇文章的。LeanCloud 还是很麻烦的,因为有安全问题,要按着额外步骤一步一步来,步骤挺多的。
LeanCloud 还有个缺点就是它不会统计非 _posts
文件夹中的博文/版面,我看了一下它生成的文件中就不包含,它的代码逻辑似乎就是只扫 _posts
里面的。
我稍微魔改了一下,生成的文件现在包括非 _posts
文件夹中的了,只是似乎依旧是没反应,数据还是空着的。但我现在也没啥动力去弄了,于是现在就空在那里了。
另外像笔记、记事板那些现在也像正经博文一样有着时间、字数等信息了,原来只用设置 layout 为 post 就行了。当然其实未来有必要还是要新建几个 layout,毕竟跟正经的 post 还是有一点区别的,只不过得等我学得更多了才行。
终于完结了,令人感叹。
六月的很多就像上面说的一样,时效过了,抑或是觉得不太合适了,就直接点了「完成」而没有放在上面。但无论如何,现在已经算完了旧账,可以开始新生活了。